140
開國前一天,袁世凱邀請林有德共進午餐。
袁世凱的目的很清楚,擺明了就是要探林有德的口風:30號那天蘇菲的全領域寂滅號由蘇菲自己命名)抵達時候弄出那麼大響動,讓京城裡雲集的權貴們非常不安。膽兒小一點都已經在收拾細軟準備跑路了,生怕林有德準備武力竊國殃及自己。
所以袁世凱怎麼坐得住?
這事其實也挺無語的,林有德要是照實說這是自己女兒想爸爸了擅自指揮船跑過來,那鐵定沒人信啊!
正因為這樣,林有德連夜準備了一套說辭。三十一號這天,袁世凱要不主動聯絡他,他就該聯絡袁世凱了。
林有德給袁世凱準備了什麼呢?
蘇菲雲舟上的直屬隊,裝備的是荷浪牙波那邊剛完成測試少量試生產的新式衝鋒槍。這槍在林有德去年年底離開荷浪牙波的時候還處在設計階段,他給項目負責人提出了低價易生產,火力猛可靠性高的設計要求,提完林有德就離開了荷浪牙波。
現在拿到成品一看,火力確實猛,一百發的大彈鼓一會兒就能射完;可靠性也確實不錯,射擊的時候很少卡殼,就算卡了隻要手動拉一下拉柄手動拋彈就能輕鬆的將卡住的子彈清除出槍膛繼續射擊。
但易生產這個要求,在這個年代的工藝水準下似乎有點難以實現。這支被定名為壬寅式的自動武器的零部件數量還是要比一般的栓動步槍要多,畢竟結構比栓動步槍要複雜。但是設計者特意將許多部件設計成適合衝壓成型的式樣。
這個時空的1902年,衝壓技術才剛剛開始興起,大部分工廠產品的零件仍然是鑄造件和切削件,衝壓成型的部件極少——這主要是因為衝壓成型的工藝精度不足。
而列強的工廠就算使用衝壓技術,要麼是用水壓機,要麼是用蒸汽錘,而荷浪牙波用的是電動衝壓。電動衝壓的優勢顯而易見:擊錘的往複速度比水壓機和蒸汽錘快得多,生產效率更高,另外,由於擊錘的衝擊速度和力道都能較為精確的控製,電動衝壓機生產的衝壓件工藝精度要高於蒸汽錘,略低於水壓機。但水壓機工作起來出名的慢,而且不適合進行小件加工。
當然,電動衝壓出來的工件還是需要手動修正,畢竟是這個年代嘛,自動生產設備的工藝精度彆說和後世那些電腦控製的流水線比了,就連50年代那些老式機床都比不過……
但手工修正總比整個部件都手工製造要來得簡單高效。所以,儘管壬寅式衝鋒槍以國內現在幾個機械製造局的水準完全可以仿製,但仿製的成本和生產效率肯定比不上林記在荷浪牙波的電力工廠的流水線——論技工的水平林記和他們差不多,甚至略高一些,但他們可沒有林記那樣的電動機床。
一句話,壬寅式衝鋒槍在生產性方麵雖然沒有達到林有德的要求,但由於創造性的大量采用衝壓件而完爆同時代的其他兵器。
但同樣由於大量采用衝壓件,這貨的射擊精度很成問題。
可林有德不在意這點,精度不夠就用火力來彌補嘛!打不死敵人壓著敵人讓他不敢抬頭開槍也是好的嘛。
而蘇菲的直屬隊的另一件新裝備,是一種半自動步槍,這槍的開發和衝鋒槍不同,並非是林有德要求下的產物。中俄戰爭結束後,南洋軍的步兵部隊就反映手中的溫切斯特步槍在中遠距離對射的時候打不過俄軍的步槍——打不過是當然的,莫辛納乾1891也算栓動步槍中的王者之一了,可不是老舊的溫切斯特能比的。…。
而根據林有德的命令搗鼓出來的花機關近戰火並十分無敵,但在遠距離就會“異常的飄”,不適合中遠距離的對射。這導致中俄戰爭中,南洋軍隻能用機槍和俄軍進行中遠距離的交火,苦不堪言。
所以南洋軍的軍官們——尤其是親曆第一線的基層軍官們普遍認為部隊應該裝備一種有不錯的射程和精度的步槍,和花機關形成遠近搭配。
於是設計栓動步槍的事情就被提上了武器開發部門的議程——這個武器開發部門和蘇菲的研究機關是互相獨立的領導人是陳海輝的老婆,他們主要承擔比較“貼近現實”的武器的開發和改良,不像蘇菲領導的研究部門那樣搞得都是科幻級彆的東西。
陳海輝的老婆卡特琳娜可是這個時空的毛瑟手槍的設計者,設計個栓動步槍當然不在話下。但是這位搗鼓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半自動手槍的天才設計師認為,打一槍拉一下槍栓實在太傻了,所以半路將目標產品從栓動步槍改成了半自動步槍。
於是就有了這把被定名為bz-1的半自動步槍。
優點不用說了,卡特琳娜可是毛瑟廠出身的,親自參與了1888委員會步槍的設計,著名的毛瑟98的設計她也有參與,隻不過中途跑路了。所以bz-1射擊精度高,射程遠,而且作為一把半自動步槍火力比現在各國的栓動步槍要凶狠得多。
但相應的,缺點也明顯,又要精度又要射速的最終結果就是結構複雜,部件要求生產工藝高,相應的造價和生產速度都成問題。
這槍設計完成都快半年了,到現在才製造了五百多支。但是槍性能得到了部隊內部的一致認可,陳洪達何宇照這些南洋軍的將領自己試用過了之後都上書林有德要求給部隊裝備。
這讓林有德很為難,在他看來步槍最大的意義就在於近距離的交火,距離遠了用機槍就用機槍唄,等過幾年工藝允許了就給你們開發班用機槍,現在就湊合下得了,實在不行可以上炮嘛,對不對?反正現在南洋軍的無線電普及度比二戰美軍還高,有那功夫裝備這些貴死人的槍和人對射,還不如訓練多幾個火炮較射員,一個排倆,碰到敵人遠距離對射的場合直接呼叫炮火……就這樣,他駁回了將這槍投入批量生產的提案。
其實林有德這就是典型的紙上談兵,想當然。估計他自己也隱約意識到了,但問題是他已經否掉了批量生產的提案,就這麼把自己的命令收回來麵子上掛不住。
所以這次看到蘇菲竟然讓自己直屬隊裝備了這槍,林有德一計上心來。
可以讓袁世凱買嘛,袁世凱不買,還怕各省沒有願意當冤大頭的?各省就那麼一個師的名額,肯定要給武裝點好武器啊。這些人當了冤大頭買了單,不就等於減少了裝備自己部隊需要的成本?
帶著這兩件東西,林有德自信滿滿的到袁世凱府上吃午飯去了。
槍聲回蕩在袁世凱行營後方的靶場上。
吳佩孚放下槍,眯著眼睛確認遠處讀靶的士兵打出的旗號。
“吳大哥好槍法呀。”同樣在確認旗號的孫傳芳讚歎道,臉上的表情一點不像是在說恭維話。
但吳佩孚沒有理會這位北洋係統中能力僅次於袁慰婷的高階神姬,而是轉向袁世凱,一拍手裡的bz-1,說道:“好槍啊,大帥。就算一把要70兩銀子,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