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英國人的新計劃
朱爾典離開後,袁世凱在房來回踱步,在西式吊燈下麵繞了好幾圈。(.)
終於,他對一直等在旁邊的唐紹儀說:“紹儀,你怎麼看?”
“回大人,此事必有蹊蹺。”
袁世凱不滿的瞪了唐紹儀一眼,心想沒有蹊蹺我也不會問你啊。
剛剛袁世凱的老朋友朱爾典帶來大英帝國的提案,這個提案建議組成中英聯軍,進攻巴格達。英國負責運輸和保障中國遠征軍的補給線,中國則提供吃苦耐勞的士兵和武器。
這個提案把袁世凱嚇了一跳,這段時間袁世凱也好,中國大陸的其他實力派係也罷,他們關心的事情都是即將到來的聯邦fu改選。俄羅斯這塊新墾地,暫時就能滿足他們的胃口了,所以他們此時的jing力都放在內鬥和提防林有德突然加入選戰上,什麼巴爾乾危機都和他們沒關係。
因此袁世凱根本就沒料到英國人會突然丟出這麼一個提案,他感到迷惘也是理所當然。
袁世凱不知道,英國此時也有自己的難處。從拿破侖戰爭以來,英國陸軍的編製就一直在減少,尤其是最近幾十年,為了維持越來越巨大的海軍軍費,英國陸軍的編製一直受到限製。和德法俄三個傳統陸路強國比起來,擁有眾多殖民地的大英帝國陸軍的編製簡直小得可憐,用德皇威廉二世的話來說就是“我不知道英國那隻弱小的陸軍能在歐陸做什麼”。
再加上最近幾十年,世界各地民族主義萌芽,英國人一直疲於應付,印度大起義、布爾戰爭等與殖民地土著民的戰爭中,英國雖然都最終取得了勝利,但也感到身心疲憊。所以這幾十年英國的殖民政策發生了改變,實行聯邦化、給予殖民地以一定的自治權的呼聲在英國國內越來越高。
這份聯合出兵的提案,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俄國已經倒了,暫時恢複不了元氣,那麼再養著奧斯曼帝國就沒有意義了。這個腐朽的帝國一直以來都靠著英國國策的庇護。作為製衡俄國的地方力量苟延殘喘。
英國人早就看上奧斯曼帝國手中的中東明珠巴格達了,可一直以來英國都擔心奧斯曼帝國在失去巴格達的稅收之後會頃刻間分崩離析,所以都沒有動手。現在。打通大英帝國的北非殖民地和波斯之間的通路的最佳時機到來了。
可是英國國內此時對發動一場新的殖民戰爭顧慮重重。他們正在給蘇聯提供大量的貸款,又要同時開工多艘天空戰列艦,軍費確實吃緊。而且更多的提出疑問:我們進攻巴格達能得到什麼好處呢?巴格達這座城市早就被英國的經濟殖民所控製,英國的商品在這裡大行其道。軍事占領並不能讓這些商品賣得更好。
當然,軍事占領還是能得到很多好處的,問題是,這些好處值不值得大英帝國動刀兵。
大英帝國朝野為此爭論不休,連莫裡亞蒂都無力統一意見——實際上。她對這個問題比較無所謂。
最後,英國人拿出了一個折中方案,自己打負擔太重回報率低,那就拉一個人來分攤負擔。英國的資本家相信,隻要林有德不來插一腳,那麼大陸方麵那些財閥是競爭不過堂堂大英帝國紳士們的。
於是,聯合出兵的提案就擺在了袁世凱麵前。
袁世凱可不知道這些前戲,他淨關注國內的鬥爭。處心積慮的想要拉攏江浙財閥一同把孫雯的同盟會給趕下台。
袁世凱摸著自己的光頭。一邊在房裡踱步,一邊嘀咕:“這巴格達,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啊?”
袁世凱雖然算是前清官吏中目光比較長遠的,但他還是保留了前清高級官僚的一些特質,他從來沒有關注過這個地名。
他來到地球儀前,將中東地區轉到自己跟前。憑著剛才翻文件時留下的記憶,在地圖上輕輕一戳。
“哎呀。這麼遠的一個地方,讓我派遠征軍過去……”
袁世凱搖搖頭。轉向唐紹儀:“那兒,很富嗎?”
“呃,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我在哥倫比亞大學讀的時候,略微涉獵過一點阿拉伯史。那個地方是好幾朝的古都,是方圓千裡的富庶之城。”
“嗯?”袁世凱來了jing神,“這麼說,那個地方很有錢?”
“呃,”唐紹儀猶豫了一下,終於點點頭,“是的。”
實際上此時唐紹儀恨死英國人了,他們來勸說袁世凱同意出兵巴格達,卻忘了給袁世凱附上一份對巴格達以及周邊土地的詳細說明,隻給了聯合軍事行動的大致框架!
袁世凱不知道唐紹儀內心的想法,他盯著地球儀上那個被夾在紅海和波斯灣之間的半島,沉默了許久。
此時,雖然袁世凱以及他的派係都從經濟殖民中獲得了相當的好處,但他們的思想仍然沒有從占地刮地皮的舊觀念中掙脫出來,占領一塊富庶的地方,然後去掠奪,這對他來說極有吸引力。
突然,袁世凱抬起頭,看著唐紹儀:“林有德還在太平洋那個島上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