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狼煙漸起6)【五更】
林有德看著地圖上的巴爾乾半島,心中無數草泥馬奔騰而過。
“尼瑪你們還真是說打就打啊。”
林有德本來是打算扮演他的和平大使,在德國人調停的時候也出來調停一把,刷一刷世界輿論的好感度然後對約瑟芬也有個交代。
結果還沒等他行動呢,黑山人就給了他個驚喜。林有德知道上個時空第一次巴爾乾戰爭也是這個劇本,黑山人打阿爾巴尼亞,然後演變成一群小字輩群毆老頭奧斯曼帝國,把土耳其人打得翔都出來了,卻沒想到這事兒提前發生了!
從學術上講,這充分說明了兩件點:第一曆史具有必然xing,所以兩個時空黑山大公國打的都是阿爾巴尼亞——他隻有這一個選擇,而他也有不得不這樣做的理由;第二,這還說明曆史具有偶然xing,一些必然發生的事情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偶發事件或者蝴蝶效應而在細節上完全不同。
這不是曆史這個小姑娘反過來調戲想要玩弄她的林有德了。
林有德站在地圖前,當著自己幕僚們的麵摸著下巴,搜索著在上個時空積累的曆史知識,結合這個時空的政局狀況高速推演著未來的局麵。
沉默了好一會兒之後,林有德說:“這隻是一個導火索,黑山這麼弱小的國家都開始行動了,隻要他們稍微獲得一些戰果,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希臘就會聞風而動。我認為他們很可能會形成一個巴爾乾同盟,聯合發動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奧斯曼帝國沒有辦法擋住他們的攻勢。”
這主要是根據上個時空的展開做出的推論,上個時空奧斯曼帝國在土耳其青年黨進行了三年多的改革後依然大敗而歸,這個時空連改革都沒開始,國內還一片混亂的奧斯曼帝國更不可能擋住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希臘的聯合攻勢了。這三國都懷有解放被土耳其人壓迫的同胞的理由,民族主義驅使下部隊的士氣根本不是土耳其那支糜爛的軍隊能比的。
“然後,”林有德走到地圖跟前,抬手指著柏林手指一路滑到伊斯坦布爾,“德國人好不容易才獲準將鐵路延伸到波斯灣,這條鐵路現在會被幾個不受德國控製的國家截斷。英國很可能會插手巴爾乾同盟。達到完全切斷這條鐵路線的目的,他們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合法的機會。比起在波斯灣跳起新的戰爭,這樣做要劃算多了。黑山的攻擊在莫裡亞蒂看來應該就仿佛天降福音一般。
“柏林也不會坐視這條鐵路被切斷。他們改變自己現在的政策,慫恿維也納狠狠的教訓下這些小字輩,為自己打通鐵路。”
林有德一番話,他的幕僚們連連點頭。
不點頭怎麼辦。林有德這等於是開了半個上帝視角,當然有道理了。而且過去那麼多年,林有德對國際局勢的判斷雖然被曆史小姑娘玩弄了幾次,但總體上來說還是準確的,有前例可以參考。
再就是。林記的幕僚們潛移默化中對林有德的判斷有種信賴感,哪怕是最嚴格的巴也是如此。
“那麼接下來,”陳海輝接過林有德的話頭,“倫敦不會坐視維也納把巴爾乾同盟給打垮,他們會對維也納施壓,甚至動用一些過激的手段,柏林也會以牙還牙,最後演變成歐洲大戰?”
歐洲大戰這個詞從陳海輝口中蹦出來的瞬間。房子裡的歐洲人臉se都有些黯淡。
可沒想到地圖前的林有德卻搖了搖頭。
林有德知道一個此時房間裡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情報——哪怕維克托莉亞也不清楚。奧地利軍隊根本打不過巴爾乾這幫民族主義者。
上個時空康拉德幾次集結遠超過塞爾維亞舉國兵力的軍隊進攻塞爾維亞,都被塞爾維亞人擋了回去。後來康拉德想要找俄軍的麻煩,結果被裝備都不齊全步槍都不足的俄軍打得滿地找牙——要知道幾乎同一時期德國在東普魯士可是用一個集團軍的有限兵力麵對俄軍兩個集團軍,結果獲得了坦南堡大捷這樣的壓倒xing勝利。實際上東線最開始的時候,俄軍以平均每月23萬人的速度損失部隊,德國人抓的戰俘能從柏林排隊一直排到漢堡——好。這是個比較誇張的說法。
就這樣的俄軍,碰到奧匈軍隊立馬就各種凶悍。打得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哭爹喊娘。
奧匈軍隊有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中高級軍官非常的坑爹。俄軍在幾乎占領喀爾巴阡山俄國側的領土後。有個奧地利要塞還在堅守,這是奧匈軍隊在東線打得最亮的一場戰役,他們竟然堅守了相當長的時間。後來俄國人終於攻破了要塞進去一看,發現奧匈帝國的軍官依然過著貴族一樣的生活,而他們的士兵全都衣衫襤褸食不果腹。
要換了中國士兵,早就“莫道石人一隻眼”砍了軍官造反了,真虧了這幫奧地利人能忍到俄軍破城。
有這樣的軍官,其他像是火炮新舊混雜編排補給的時候一個馬車運幾種不同規格的炮彈這種事,那都是小事了。
總之一戰中歐洲有三廢,就是意大利、羅馬尼亞和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那種誰都能隨便欺負的就連廢都算不上了。而奧匈帝國的實力,是這三廢加一殘疾中最強的。
正因為這樣,上個時空康拉德在塞爾維亞碰了一臉灰,幾次進攻都大敗而歸,望貝爾格萊德興歎,最後德軍和奧匈軍隊一起進攻,外加保加利亞出兵,才把塞爾維亞滅了。
林有德覺得,這個時空的奧匈帝國也好不了多少,至少從情報看一馬車運n種炮彈的事情還存在,它估計也就能打一打土耳其,和巴爾乾聯盟打那根本不可能。
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林有德不同意陳海輝的判斷。
“恰恰相反,維也納會被巴爾乾同盟打得滿頭包,之後的發展還要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