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如此,文俊生連長也非常興奮,下意識驚呼道:“打得好….炮兵,就這麼給我打,將這幫狗娘養的外蒙古人都給我炸成碎片…..”
不用文俊生連長命令,炮兵排射出的第二輪炮彈已經再次落在騎兵群中間發生爆炸,重新掀起六朵絢麗的血雨。
炮彈的殺傷力雖然巨大,但是數量畢竟有限。六門迫擊炮在短短一分鐘消滅至少三百騎兵後,剩餘悍不畏死的騎兵終於衝到三百米外。
看到這裡,文俊生的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放下望遠鏡,親自操起一杆半自動步槍,子彈上膛,簡單瞄準以後,就扣響了手中半自動步槍扳機。
一串子彈帶著呼嘯聲向幾百米外騎兵飛去的瞬間,一聲暴喝也從文俊生嘴裡發出:“兄弟們,都不要給老子節省子彈,給我狠狠的打,誰打出去的子彈多,戰後老子就獎勵誰。”
十挺通用機槍,三挺車載重機槍,三挺機關炮,迅速射出十多條粗細不一的火舌,在陣地前形成一道密不透風的彈網。當然,夾雜在這些機槍中間的一百多支半自動步槍,也不斷射出密集子彈,彌補機槍與機槍之間的火力間隙。
在密密麻麻的騎兵麵前,將士們射出的子彈根本不需要瞄準就能輕易命中目標。在每秒鐘幾百發子彈的超強射速下,蜂擁而至的騎兵直接如同下餃子般紛紛中彈落地。很快,這幫騎兵腳下就鋪上一層厚厚屍體,每一隻馬蹄的落下,都能在地麵濺出一片血水。
如果外蒙古人隻出動一個千人隊,憑借文俊生連的火力配置。完全由能力將其擋在兩百五十米,甚至於三百米外。可是。當五十米後的第二個千人隊趕到戰場後。戰場局勢開始慢慢發生變化。
戰場外蒙古騎兵的損失速度開始慢慢低於補充速度,而這就造成外蒙古騎兵的損失雖然在不斷加大。但是,在這些陣亡騎兵的掩護下,外蒙古騎兵和文俊生所部的距離漸漸開始縮短。
當陣亡在文俊生所部手裡的騎兵已經超過兩千人時,兩軍間距已經縮短到一百米。
如此情況下,如果文俊生還不能擋住這股騎兵攻勢,眼前的外蒙古人就可以借助戰馬衝勢,將手榴彈扔進自己陣地。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正不斷扣動扳機,向前射出一發發子彈的文俊生也下意識陷入沉思之中。
就在這時,身邊戰士掛在腰間的幾枚槍榴彈忽然出現在自己視野。瞬間。這種以破片殺傷敵人的槍榴彈各種性能數據,就好像放電影一般出現在自己腦海。
“對,就用槍榴彈…..兄弟們,馬上用槍榴彈,用槍榴彈擋住敵人攻勢,絕對不能讓敵人再繼續向我們靠近了…..”
上百枚槍榴彈同時發生爆炸,其威力絕對不低於幾十枚炮彈同時發生爆炸。
在文俊生注視下,衝鋒在最前麵的數百騎兵僅僅一眨眼功夫,就在槍榴彈爆炸聲中變成一具具屍體。並且在這幫騎兵正前方形成一道高達一米的屍牆…….
就在文俊生所部近乎於消耗掉所有槍榴彈的時候,文俊生期盼已久的裝甲轟鳴聲終於在戰場兩翼響起。隨後,劇烈的坦克炮炮彈爆炸聲就在眼前騎兵中間響起……
剛剛還殺的難分難解的戰鬥,隨著裝甲突擊營主力到來。竟然非常戲劇般的結束。
幾分鐘前還是悍不畏死的外蒙古人,麵對堅不可摧,不斷收割自己性命的坦克裝甲。特彆是看到一具具屍體被坦克給碾壓成肉醬的畫麵後,終於開始恐懼了。此時此刻的他們。再也顧不得什麼未來,心中唯一所想就是逃回自己部落。寧肯死在國防軍槍口之下,也不想被國防軍坦克在戰場上給活活碾壓成肉醬。
數千蒙古人向後方潰逃而去,正準備進行突圍的上千馬匪還未從驚愕中反應過來就被蜂擁而至的蒙古人給衝散。隨後,在國防軍黑洞洞槍口的威逼下變成俘虜。
十三軍前敵指揮部,收到前線戰報的參謀長幾乎是一臉驚喜的衝進指揮部,對著熊少文報告道:“軍座,大收獲,真是大收獲…..整場戰鬥雖然消滅三千多蒙古人,但是,這三千多蒙古人全部都是敵人挑選出來的婦孺和老人,都是炮灰。”
“所以,戰鬥結束以後,我們一共在這個部落抓到三千青壯年戰俘。至於其他收獲就更多了:其中包括各種金銀三百多公斤,戰馬兩萬五千餘匹,牛羊十五萬餘頭。根據統計,僅憑這些收獲的牛羊,就足夠咱們十三軍半年時間的肉製品消耗…..”
熊少文笑著回答:‘參謀長,繳獲是一方麵,殺雞儆猴才是我們的真正目的….咱們可以等等看,今天上午的戰鬥一旦被宣揚開來,用不到一個星期時間,整個外蒙古境內的喬巴山殘部都會主動向我們投降。即使他們不想投降,也不敢再呆在外蒙古境內。“
“通知後勤部隊,做好接收大量戰俘和勞工的準備。當然,戰場繳獲的各種戰利品,特彆是從外蒙古人手裡的刀的各種牛羊,也必須做好接收準備。”
沒有出乎熊少文意料,麵對國防軍用外蒙古人鮮血染紅的戰績,所有外蒙古人都低頭了。紛紛帶著部下和在各大部落強抓到的青壯年前往國防軍駐地兌換大洋,離開外蒙古。當然,即使那些仍然想要繼續進行頑抗的喬巴山潰兵,也因為各大部落為避免惹禍上身而被驅逐出部落,最終不得不離開外蒙古。
就在外蒙古省政府在李宗仁的主持下正式組建的時候,落入國防軍三大主力師以及十三軍熊少文所部的各種戰俘和勞工數量已經突破二十萬,整整占據外蒙古總人口的一成五。
可以想象,失去二十萬青壯年後,即使喬巴山仍然活著,也沒有可能繼續在外蒙古境內招兵買馬,組建部隊。因為,加上戰場損失的十多萬青壯年,整個外蒙古的青壯年數量已經不足戰前的三成。
外蒙古各大部落因為青壯年大量流失而失去反抗能力,麵對國防軍兵威,這些土皇帝不得不接受國防軍各項政策,接受來自東北三省的大量漢人移民…..
與此同時,有二十多萬俘虜和勞工在手,從東北三省通往外蒙古並且連接貝加爾湖地區的鐵路線,也在政府主席李宗仁的組織下開始修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