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在對紐約財團禁足之後,梁耀迅速趕回了聖弗朗西斯科。
在加利福尼亞的選舉正式開始之前,梁耀和羅賓遜在聖弗朗西斯科召開了公民委員會代表大會,代表大會全票通過了對公民委員會進行改組的決議,成立了加利福尼亞第一個地方政黨:公民黨。
毫無疑問,公民黨由梁耀和羅賓遜分彆擔任主席和副主席。而作為輝格黨成員的葛文,則無法擔任公民黨的任何職務。
但梁耀和羅賓遜還是允許葛文在一旁旁聽。
這個時代的美利堅不是所有人都有選舉權,各州對選民都有著比較嚴苛的要求,也可以說是門檻。
例如紐約州的選民的門檻就是至少擁有一處房產。
而財富在加利福尼亞是最不穩定的東西,幾乎每個人的財富明天都有著巨大的波動。
比如說梁耀,一覺醒來,他的身價就能夠上漲數萬美元。
當然,也有人在淘金運動中運氣不佳,一夜之間賠光所有的家底。
如何界定一個加利福尼亞的公民是否有選舉權,成為了擺在公民黨麵前的一個大難題。
統計加利福尼亞公民的財產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加利福尼亞公民的財產波動很大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目前加利福尼亞沒有統計局。
最後還是梁耀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那就是隻要有美利堅國籍的加利福尼亞公民就可以擁有選舉權,參加投票。
這一大膽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公民黨大部分代表們的支持,畢竟查看國籍可要比統計財產來的要更加方便快捷。
有的公民黨黨員甚至覺得,這是一種比東部各州還要先進的創舉。
梁耀提出這個建議的初衷並不是考慮到這種方式是否先進,而是因為加利福尼亞的華人移民全都有美利堅國籍。
而很多歐洲、以及其它地區湧入加利福尼亞的淘金者並沒有美利堅的國籍。
如此一來,華人選民的比重將大大上升,成為加利福尼亞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
大會結束後的第三天,選舉如期舉行,最早開始的是州長競選。
選舉開始後,沒有及時入籍美利堅的淘金者們不禁捶胸頓足,後悔不已。
他們後悔的原因倒不是因為沒有選舉權,而是因為有選舉權的人就可以利用手中的選票換上10磅麵粉或者磅的啤酒。
這些東西在加利福尼亞可不便宜。
在州長競選中,羅賓遜毫無懸念地以93%的支持率成功當選加利福尼亞州的第一任州長。
梁耀競選副州長的支持率比羅賓遜還要高出個百分點。
剛剛回到聖弗朗西斯科不久的斯特勞斯則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斯坦福,當選了聖弗朗西斯科市的市長。
斯坦福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他如願當上了州檢察長。
薩特成功當選了薩克拉門托市的市長。
就連在洛杉磯的鄧文舜,也當上了洛杉磯鎮的鎮長。
至此,加利福尼亞三個最大的定居點:聖弗朗西斯科、薩克拉門托、洛杉磯都在梁耀的掌握之中。
他現在是名副其實的加利福尼亞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