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180年1月初,梁耀剛剛踏足聖弗朗西斯科的時候,聖弗朗西斯科雖然因淘金熱迅速興旺了起來。
但彼時的聖弗朗西斯科還沒有工業,天很藍、水也非常清澈,充滿了原始的自然風情。
兩年之後,聖弗朗西斯科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曆史上南北戰爭之後才大規模出現在加利福尼亞的工廠,短短兩年內,各類工廠如同雨後春筍般在他劃定的聖弗朗西斯科工業區破土而出。
工業區內高聳的煙囪向晴朗的天空排放出滾滾濃煙,使得原來清朗的天空變得肮臟,排水管道的汙水將渾濁的汙水排放進澄澈的海水中,使得工業區附近海域的海水變得一片渾濁。
靠近工業區,撲鼻而來的是刺鼻的味道,當然,也是工業的味道。
這是發展必然要付出的代價,剛剛回到聖弗朗西斯科的時候,就有漁民向梁耀投訴,投入工廠的汙水汙染了附近的海水,附近的海域已經捕不到魚了。
梁耀隻是讓漁民放棄在這片海域捕魚。
麵對曆史浩浩湯湯的浪潮,梁耀亦是顯得十分無力。
加州的工業化,他可以儘力照顧到加州大多數群體的利益,但沒辦法照顧到所有人的利益。
總有人要為工業化做出犧牲,而他所能做的就是讓犧牲人變少一些。
梁耀沒去過這個時代的倫敦和巴黎,不過他去過紐約,見過紐約渾濁不堪,臭氣熏天的哈德遜河。
此時倫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納河,也不比紐約的哈德遜河要乾淨多少,更不比聖弗朗西斯科工業區附近的海域乾淨多少。
這段痛苦的曆程,是所有想要進入工業文明的地區和國家的必經之路。
現在有機會主動走工業化的路不走,日後被迫工業化,付出的代價要比現在更大。
“你花重金從東部買來的那些機器可真厲害,去年產的鋼和鐵,可能要比廣東一省所產的鋼和鐵都多。”
望著工業區高聳的煙囪,鄧延感覺自己在這些建築物前顯得十分渺小。
“再過個十幾年,不要說廣東,加州每年所產之鋼鐵,比大清多都不稀奇。”梁耀一邊走一邊說道。
工業文明的生產力和農業文明比起來那就是降維打擊,沒有可比性。
在化工業出現之前,鋼鐵產量、煤產量、和鐵路裡程是早期工業化的最為重要的三個指標。
鋼鐵是基礎,是工業社會的梁柱,鐵軌、機械、槍炮、軍艦以及很多工業社會的很多消費品都離不開鋼鐵。
至於煤,在石油燃料出現之前是最主要的工業燃料,蒸汽機的運轉,生火做飯取暖,都離不開煤。
沒有煤,所有的機器都將癱瘓。
鐵路就更不用說了,那就是交通大動脈,沒有鐵路,內陸地區人員往來的效率和商品流通的速度將大大降低。
加州是幸運的,黃金為加州迅速積累了原始資本,內華達的煤礦鐵礦、和墨西哥這位弱鄰的優質鐵礦和煤礦,又為加州的工業化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算上洛杉磯的易於開采的淺層石油,加州可以說是占儘了天時地利。
放眼世界,這樣的地方也不多。
根據加州工業部部長費爾給他提供的報告,181年,加州所有大大小小的鋼鐵廠加起來,生鐵產量是1.8萬噸,鋼更是隻有可憐的33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