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不僅是徐總督的督標營要換洋槍洋炮,葉巡撫的撫標營,還有我的提標營,都要買上一些。
徐總督和葉巡撫觀摩過粵勇營的訓練,對這種可以自己發火的快槍大為讚賞,命我前來采購一些槍支和彈藥。”洪名香說道。
標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清軍綠營作戰序列中的野戰軍。
天下大定之後,清朝正規軍的主要任務從軍事作戰轉變為了防民。
各省的綠營兵分散駐在各個汛口,當做治安警察來用。
每汛的人數和營一樣,沒有定數,從隻有數人的小汛到擁有幾十人的大汛都有。
至於每個汛口具體有多少人,則取決於該汛口的重要程度。
綠營雖名為營,但在康熙朝就已經很難再見到以營為單位駐防訓練的綠營了。
滿清政府之所以將綠營兵化整為零分散在各個汛口,是出於維護自身統治的考量。
旗人人口少,且養尊處優的旗人又不喜歡離開京城的花花世界到各地駐防,因此各地的駐防八旗人數非常有限。
靠這些人數稀少的駐防八旗維護統治,顯然是不夠用的。
因此滿清不得不利用人數更多的漢人綠營來維持各地治安。
但他們又信不過漢人,對漢人始終防著一手,遂而將綠營化整為零分散在各個汛口維持治安。
就算這些漢人綠營要造反,每個綠營以汛為單位分散在各地,也集結不起多少人,各地的駐防八旗也能夠比較輕鬆地撲滅造反的火苗。
事實證明,滿清高層的這一舉措是成功的,以比較小的代價,維持了自身的統治。
但這一舉措也有非常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這些缺乏集訓的綠營兵缺乏訓練,更沒有協同作戰的經驗,已經不適合作為野戰軍事力量來使用,已經徹底淪為了治安警察。
就算戰時各地的營官將各汛的士兵都召集起來執行任務,營官們對自己的收下的兵丁也不了解,造成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局麵。
這也是為什麼七千英軍能夠縱橫大清海疆,如入無人之境,太平天國的烏合之眾能一路勢如破竹,從廣西打到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最終拿下南京的原因。
鴉片戰爭,以及早期剿滅太平天國運動的主力,就是這些尚可一戰標營。
英軍麵對的所謂80萬清軍,其實也就是80萬負責填線的治安警察而已。
實際戰鬥中,英軍和清軍作戰人數差距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誇張,英軍甚至還可以利用自己機動的優勢在局部戰場創造出人數優勢,進而圍殲清軍。
梁耀的二舅鄧延早年就是在關天培提標營供職,這支提標營就在虎門炮台為英軍所殲。
清朝的標營總共有四種。
一種是文官派係督標營和撫標營,也就是各省督撫的親兵,督撫們能夠直接調動的機動兵力。
一般來說,督標營有~個營,人數從一千到四五千都有,清朝協標營汛的人數相當靈活,同等編製的單位,人數上差個好幾倍都非常正常。
撫標營編製稍少,僅有~3個營的編製,人數從幾百人到兩千人都有。
由於文官掌握著的話語權和地方財政的分配大權,因此督標和撫標往往是一省之中最為精銳的軍事力量。
至於武官係統的提督的督標營(3~營)和總兵的鎮標營(~營,雖然從編製上看,要比督撫的標營占優勢。
但督標營和鎮標營的士兵待遇不如督撫的標營,戰鬥力也稍遜一籌。
廣東的督標、撫標、提標如要從他這裡購置洋槍洋炮,數量還是非常可觀的。
“恐怕徐總督和葉巡撫要給標營添置洋槍洋炮的原因不止這些吧?”
梁耀帶著洪名香、梁紹瓊以及他們的隨員登上了前往薩克拉門托的專列。
這不是洪名香、梁紹瓊等人第一次乘坐火車,他們兩人四月中旬的時候就已經抵達了聖弗朗西斯科,梁耀還沒回加州的時候,他們就已經乘坐火車在加州境內到處遊覽。
因此他們現在也習慣了乘坐火車,沒有過於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