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不可遏的尼古拉一世決定向多瑙河地區增兵,繼續向邁吉德施加壓力,迫使邁吉德做出讓步。
倘若邁吉德不做出讓步,他就聯合奧匈帝國,一起夾擊多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聯合公國,將這兩個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收入囊中,成為俄羅斯帝國的領土。
同時還可以順便承認並支持塞爾維亞公國獨立,將塞爾維亞也納入俄羅斯帝國的勢力範圍,然後再徐圖整個巴爾乾半島。
如此一來,俄羅斯就不愁沒有出海口的問題了,巴爾乾地區,有的是優良的出海口。
當尼古拉一世洋洋自得地提出這個瘋狂的計劃時,三朝元老的外相內斯爾羅德覺得尼古拉一世這是瘋了。
尼古拉一世要實現這個計劃有兩個前提。
其一是奧匈帝國的皇帝弗蘭茨·約瑟夫站在俄羅斯帝國這一邊。
尼古拉一世覺得自己有恩於弗蘭茨·約瑟夫,1848年奧匈帝國境內發生革命,尼古拉一世出兵幫助弗蘭茨·約瑟夫鎮壓了革命,保住了弗蘭茨·約瑟夫的皇位,弗蘭茨·約瑟夫一定會站在俄羅斯帝國這一邊,成為俄羅斯帝國可靠的盟友。
但內斯爾羅德這個外交場上的老油條可不這麼認為,皇帝之間的私人友誼和人情,在國家利益麵前不值一提。
當初俄國出兵鎮壓了奧匈帝國境內的革命運動不假,但俄軍入境之後,所經過的村莊和城市幾乎都被俄軍洗劫一空。
奧匈帝國的國民對俄羅斯帝國,尤其是俄軍的印象很糟糕,俄羅斯人在他們眼裡和土匪沒什麼區彆。
弗朗茨·約瑟夫不可能不顧及國內民義,為了還尼古拉一世的人氣,義無反顧地站在尼古拉一世這一邊。
更何況,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聯合公國以及塞爾維亞公國也和奧匈帝國接壤。
俄羅斯帝國向肢解瓜分奧斯曼,奧匈帝國也想。
俄羅斯帝國染指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聯合公國和塞爾維亞公國,奧匈帝國肯定是不樂意的。
因此內斯爾羅德認為,和奧匈帝國結盟純屬是尼古拉一世的一廂情願,根本不現實。
其二便是如果要實現尼古拉一世的計劃,俄羅斯軍隊必須趕在英法出兵乾預之前,迅速拿下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聯合公國地區,翻閱巴爾乾山脈,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迫使奧斯曼蘇丹邁吉德迅速屈服。
造成既定事實,不給英法乾預的機會。
然而,想要實現這樣的作戰計劃,俄軍需要速戰速決,以極短的時間內擊潰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並長驅直入,抵達君士坦丁堡。
內斯爾羅德雖然已經退居二線,但俄軍的情況他還是了解,他很清楚以目前俄軍將領平庸的能力,以及俄軍的糟糕的後勤,這一計劃,無論如何是實現不了的。
說句不客氣的話,181年衛國戰爭之後,俄軍便沒有提升自己的武備,俄軍士兵的裝備水平還停留在181年,俄軍將領的作戰思想也停留在181年。
“陛下,出兵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聯合公國和巴爾乾地區,奧匈帝國未必會跟我們站在一邊,還請三思。”內斯爾羅德勸諫道。
內斯爾羅德不合時宜的話令尼古拉一世感到非常不悅,尼古拉一世冷聲說道:“就算沒有奧匈帝國,我們強大的俄羅斯軍隊,也能打敗孱弱不堪的奧斯曼軍隊!”
尼古拉一世不客氣地下令將內斯爾羅德請了出去,隨即和他的將軍們一起討論如果俄羅斯將不得不以武力的方式解決近東問題,俄軍應該以何種方式擊敗奧斯曼的軍隊。
尼古拉一世對奧斯曼帝國的虛弱不堪深信不疑,他相信隻要俄羅斯這個巨人輕輕動動手指頭,便能夠將虛弱不堪的西亞病夫打趴下。
此時尼古拉一世依舊沒有把內斯爾羅德的勸告當作一回事,他不僅認為一旦和奧斯曼土耳其開戰,不僅奧匈這位可靠的盟友會站在自己這一邊。
英國也會站在這一邊,甚至在英國加入俄羅斯這一方後,法國為了吃點殘羹剩飯,也會緊隨英國之後,加入自己的陣營。
畢竟大家都是歐洲人,歐洲人一起瓜分一個亞洲***國家,沒有理由不團結。這是尼古拉一世的邏輯。
在奧斯曼帝國蘇丹邁吉德拒絕了自己的最後通牒後,以及奧斯曼允許英法兩國的艦船自由出入達達尼爾海峽後。
尼古拉一世宣布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斷交。並於183年7月3日派兵進駐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這兩個多瑙河公國。
尼古拉一世對自己的這番操作非常滿意,認為自己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等待邁吉德的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