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尊玻璃展櫃麵前,
朱元璋和馬皇後依舊專注於,展櫃裡的三幅甲胄以及其中兵器,全然沒有注意身後之人。
朱元璋看著這三幅,他也隻是在史書圖例與文字記載中看到過的甲胄,可以說是眼饞到了極點。
雖然他已經成為了百姓口中富有四海的皇帝,但他也曾是一個身披甲胄手持利刃帶兵拚殺的將軍!
將軍對甲胄與兵器的特殊情感,即便是當了皇帝,他也是隻多不少。
如果能有人把這些傳家寶上貢給他,他也絕對會賞賜頗豐,口頭嘉獎更是絕對不會吝嗇。
大明的法令之中,的確明文規定,不允許私藏甲胄,但這種象征著家族曆史榮耀的傳家寶除外。
當然了,也隻可以收藏傳家一套!
想到這裡,朱元璋眼裡的羨慕之色,就變得更加明顯了!
這麼好的傳家寶,還是完全不可以用金錢衡量的傳家寶,竟然被這些商家孝敬了他葉青?
他都為這三位將帥的後人感到可悲,簡直就是在出賣祖宗的榮耀。
他葉青一介文儒,配擁有這兼具曆史榮耀與華夏血性的傳家寶?
上貢給他朱元璋多好啊!
雖然確實是滿足了他的私人愛好,但他也一定可以讓這三套甲胄留存萬世,而不是放在這裡成為彰顯實力的工具!
想到這裡,他的眼神之中,就儘是可惜與不值,甚至還有了那麼一抹不大明顯的貪婪之色。
“這真的是贗品!”
也就在此刻,
那道年輕卻又不失沉穩的聲音,再次從後方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
朱元璋依舊堅決道:“不可能是贗品,彆的不說,但甲胄和兵器絕對瞞不過咱的眼睛。”
“早在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掌握了不錯的冶鐵技術,儘管還達不到大規模裝備軍隊的水平。”
“但各國軍隊的精銳,都裝備鐵劍等兵器,甲胄的致命部位護甲,也已經都是鐵甲。”
“秦國仍用青銅並不能說明什麼,隻能證明秦國已經掌握了當時最好的青銅冶煉技術,可以最合理的配比青銅。”
“秦國帶甲百萬,甲胄與兵器消耗極快,也是他們不以鐵器為武器的原因之一!”
“這一副甲胄,胸腹部位為鐵甲,其他部位為皮甲,精鐵長劍上還刻有趙國大篆,如果咱猜得不錯,這應該是李牧大將軍麾下,雁門邊軍將領的甲胄與近衛兵器!”
朱元璋的身後,
葉青在聽到這一番說辭之後,也是立馬一驚,他看著這個中年壯漢的背影,眼裡也儘是‘刮目相看’四個字。
隻是這麼一瞬間,他竟然有了一種想和這個欽差探討一番的想法。
好多好多年沒有遇到這麼識貨的人了!
關鍵是他從玻璃倒影之中看到,這個中年壯漢看著這三套甲胄,眼裡還有一抹明顯的敬意!
他可以肯定,此人一定是一個武官欽差!
他那衝動易怒但也不失忍耐與智慧的表現,也確實對得上武官二字!
不僅如此,還得是個品級不低的武官!
葉青想著,如果不是急著回家,他還真願意和這人交個朋友,隻因為他看著這三幅甲胄的目光之中,有一抹明顯的敬意。
隻可惜,他在古代生活了幾百年,實在是一天都不想多待了,他必須把這些欽差氣得早點回去告狀才行。
但也不在乎一個時辰的時間,就憑他眼裡的這一抹敬意,他葉青願意給他們一個時辰的時間。
如果他們能堅持一個時辰還不跑,他還願意請他們吃個晚飯!
也就在葉青打定了這麼個主意之時,朱元璋又說起了這套漢朝將軍甲,也是說得相當的準確。
最後,朱元璋又看向了那一套大唐明光鎧,以及擬人支架抽出一半的唐橫刀,還有挎在腰間的刀鞘。
如果不是有玻璃罩,他就要情不自禁的上手了。
“這套明光鎧,也是贗品!”
葉青的聲音,再次從身後傳到朱元璋的耳朵裡。
朱元璋也是一如既往的堅決反駁:“不對,這也是真品!”
“唐朝明光鎧大多由金銀紅黑四色組成,金指的是鎏金護心鏡,鎏金護膊,鎏金護臂,鎏金鉚釘!”
“銀則是銀色魚鱗甲,黑則是黑皮內襯,紅則是這紅布底料以及固定線繩。”
“這所有的一切全部如史料記載,咱敢肯定,如果把這罩子摘了讓咱數一遍的話,一定是由一千五百九十片魚鱗甲,和六百四十四片長條甲編綴而成。”
“這護心鏡打磨如此光滑,頗似銅鏡,如果放置在陽光之下,一定會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明光鎧便得名於此,寓意‘見日之光,天下大明’!”
“還有這橫刀”
聽到這裡,站在他們身後的葉青,都找不到硬說是贗品的理由了。
不得不說,這位欽差大人確實是個行家,就連這幅明光鎧的主人,在唐朝是什麼品級的將領,他都分析得非常準確。
也就在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