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胡相說是邊關八百裡加急奏報!”
常侍太監回到禦書房之後,也是變得嚴肅認真了起來。
朱元璋和馬皇後聽後,也是一改隨意的家庭坐姿,當即坐得端正無比。
朱元璋立馬說道:“讓他進來吧!”
也就在常侍太監離開之後,馬皇後也起身行禮道:“陛下,既然是國事,臣妾就先行告退了。”
朱元璋隻是點了點頭,馬皇後就當即轉身,安排她的中秋晚宴去。
也就在馬皇後離開之後,胡惟庸便撩衣跨過門檻,並行跪拜大禮:“臣胡惟庸,恭請聖安。”
朱元璋也是嚴肅道:“朕安,起來說話。”
對於李善長和胡惟庸他們乾的那些事,朱元璋早已心知肚明,但那歸根結底還是皇權與相權的暗中博弈。
隻要他胡惟庸把宰相該做的事情做好了,那在明麵上還得是君臣和諧的樣子。
胡惟庸起身之後,便立馬拿出奏折,還故意把寫有‘臣雁門縣知縣葉青拜上’十個字的封麵放在上麵。
但他卻隻是一本正經道:“陛下,邊關八百裡加急奏報。”
朱元璋一看這幾個字,也是下意識的眼睛一亮,但緊接著也立馬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
葉青的特殊性在胡惟庸的臉上看不到,在他朱元璋的臉上也看不到,但他們二人都知道,這個葉青對彼此來說,都是非常特殊的!
但在麵對彼此之時,又一點特殊性都不能表現出來。
胡惟庸不表現出葉青的特殊性,是因為李善長對他說過,暫時就當世上就沒有這個人。
當然,即便是沒有李善長的告誡,他也不會在朱元璋的麵前,表現出對葉青一絲一毫的特殊關照。
能坐到這個位置上,他多少都還是有一些道行的。
朱元璋就更不用說了,在麵對李善長和胡惟庸二人之時,他絕對不是那個被葉青氣得失去分寸的朱重八,他是心比海深的朱元璋。
朱元璋隻是看著信封的蠟封道:“這蠟封還沒拆,你沒看?”
胡惟庸拱手道:“邊關八百裡急奏,必定是軍務,但凡軍務奏報,都是右相徐達負責。”
“可魏國公人在玄武湖大營,臣這個不懂軍務之人,實在是不敢耽誤,隻有趕緊麵承陛下。”
這番話在朱元璋看來,在明麵上確實是很合情合理!
如果他不知道李善長和胡惟庸專門通信商量過怎麼對付葉青的話,他還就這麼信以為真了。
可他知道這麼回事之後,就覺得胡惟庸不看的原因,並不是這麼簡單了。
他真正的原因,是要把李善長說的那句‘就當沒葉青這個人’,演給他朱元璋看。
朱元璋猜得不錯,胡惟庸就是想把這句話演給他看。
其實他非常想看葉青的奏報內容,才收到奏報之時,他下意識的就要直接拆封,也就是想到了李善長的叮囑,他才一路小跑過來。
朱元璋知道胡惟庸打的是什麼鬼主意,無非就是想著他朱元璋親自看了之後,再讓他看後提建議。
如此一來,他就又看了葉青的奏報內容,又不會有特殊關照葉青的嫌疑。
朱元璋想到這裡,隻是笑著說道:“惟庸啊!”
“八百裡加急雖然急,但也不急這一刻,你回家陪妻兒過節去,咱稍後自行批閱即可!”
胡惟庸聽後也是瞬間一愣,但緊接著就立馬告退了。
他走在離開禦書房的路上,是無論如何也想不通,朱元璋怎麼突然就變得這麼大方了?
還知道中秋節給宰相放小半天的假?
隻是這個假放得也確實不是時候!
禦書房裡,
朱元璋在確認胡惟庸已經離開禦書房,已經聽不到他說話之後,這才趕忙拆了信封。
朱元璋一點都不懷疑胡惟庸會拆了蠟封,偷偷看了奏折之後再假裝沒看過。
首先,每個地方上書用的奏折蠟封,都是有不同圖案講究的,一旦拆開之後,基本上不可能還原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再一個就是所有奏折都先過中書省,他胡惟庸本就有權利先拆開來看,完全沒有這個冒險的必要。
朱元璋在拆開蠟封之後,也是下意識的就要一下子拉開奏折本子。
他也很好奇,這位許久不見的葉大人,會在中秋節的當天,對皇帝陛下說什麼。
再一個就是動用八百裡加急的奏折,基本上就是緊急軍情,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北元有動作了。
可即便如此,他也還是深吸一口氣先,他可不想再被氣得失了分寸!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是這麼個意思了。
常侍太監的眼裡,朱元璋終於是拉開了奏折!
他隻看見朱元璋的眼睛,先是那麼一眯,然後緊接著就瞳孔放大,最後就是紅血絲可見的密布開來。
而他接下來的動作,可以說和當初看自評奏折之時一模一樣。
朱元璋用‘雙風貫耳’的力道合並了奏折,然後使出吃奶的力氣就往外麵扔:“氣死老子了!”
“他怎麼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