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起兵反清的消息傳至京師,玄燁下旨,吳應熊和子女被捕入獄,如今被關在天牢之中。
“明珠,你是兵部尚書,說說你的看法。”
玄燁的目光,轉向了納蘭明珠。
長孫吳世璠都被偷運出了京城,擺明了是要和朝廷分庭抗禮,和自己掰手腕。偏不給你這個機會。
“皇上,奴才以為,不殺不足以震懾天下,隻有殺了吳應熊和他的兒子,才能扼製吳三桂的囂張氣焰,打擊叛軍,提升大清將士的士氣!”
納蘭明珠上奏,將吳應熊及其子吳世琳處死,也是堅定玄燁和吳三桂勢不兩立的決心。這樣一來,自己和皇帝成了一條線上的螞蚱,日後不會被玄燁秋後算賬。
“皇上,朝廷糧餉充足,足支十年。可以旗勁旅為前鋒,可命各路將軍、護軍、驍騎校、尉,並王公貝勒,貝子,各旗佐領,以及所有各部披甲一起上陣,以示我八旗軍威!”
戶部尚書米思翰也站了出來,慷慨激昂,為明珠背書。
“明珠、米思翰,依你二人所奏。叛逆子孫,理應誅戮,斷絕叛軍之望,以激勵朝中上下人心,遏製住吳三桂的反叛欲望,各部官軍一鼓作氣,蕩平叛軍。吳三桂怙惡不悛,吳應熊及吳世琳義難寬緩!”
玄燁假意考慮片刻,立刻做了決定。
“本當照廷議,將吳應熊、吳世琳其餘子女,俱行淩遲處死,但以吳應熊久在近侍,朕心不忍。故將吳應熊及其子吳世琳處以絞刑,其餘幼子俱免死入官,以彰國法!”
“皇上聖明!”
下麵眾臣一起肅拜,個個都是肅然。那些個漢臣,人人更是心寒。
雖然建寧公主與吳應熊的婚姻是典型的政治婚姻,但夫妻二人相敬如賓,關係不錯,並育有兩兒一女。
皇帝下詔處死吳應熊父子,作為玄燁姑姑的建寧公主,又被置於何地?那個年幼的孩子,又有何罪?
殺伐果斷,心如鐵石,年輕的皇帝,果然是一代……明君。
“莫洛,吳三桂謀反,四川提督鄭蛟麟等叛應。莫洛經略陝西,拜武英殿大學士,陝西總督仍管兵部,策遣諸軍以征四川。”
莫洛趕緊上前領旨。
叛軍占了四川,官軍自然要以牙還牙,奪回蜀地了。
“皇上,吳三桂反叛,蒙古察哈爾王布爾尼乘機興兵作亂,軍情緊急。還請皇上決斷!”
納蘭明珠又接著上前奏報。
“你們都有什麼辦法嗎?”
玄燁眉頭緊皺,目光掃過了一眾大臣,最後落在了圖海身上。
京師禁旅都派去了南方平叛,京師守備空虛;沒有兵力可以派去平叛。若是布爾尼率部南下攻打京師……
人人都說圖海精明強乾、才略出眾,就看圖海敢不敢接這個重任了。
“圖海,你願意承擔此重任,去察哈爾平叛嗎?”
圖海低頭不語,玄燁隻有自己開口了。
“皇上,奴才願意北上平叛,鞠躬儘瘁,為皇上分憂!”
躲也躲不過去,圖海硬著頭皮,繼續說道:
“皇上,京師已無兵力可用,臣奏請選拔八旗家奴中的健勇者,經臣操練後,出征察哈爾!”
“準奏。圖海為副將軍,隨撫遠大將軍多羅信郡王鄂紮率軍征討察哈爾。”
玄燁讚賞地看了一眼圖海,目光又移到了納蘭明珠身上。
“皇上,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起兵謀反,以“複明”為幌子收買民心;令福建官民剪辮留發,衣帽悉依明製,自鑄“裕民通寶”。耿精忠自稱兵馬大將軍,三路出兵攻打浙江、江西等地,同時邀台灣鄭錦由海道取沿海郡縣為聲援!”
納蘭明珠趕緊站了出來,矛頭直指另一位叛臣耿精忠。
和吳應熊留在京城作為人質一樣,耿精忠雖然入藩福建,但他的兩個弟弟耿昭忠和耿聚忠都是留在京城。
曆史上耿精忠兵敗投降後沒幾年,耿精忠及其心腹均被淩遲處死。而他兩個並沒有參與反叛的弟弟,也沒過幾年“壽終正寢”,一個40歲左右,一個37歲。
“令康親王傑書為奉命大將軍,兵部侍郎李之芳總督浙江軍務,率軍南下浙江平叛。削去耿精忠爵位,收禁其在京家人;並勸諭精耿忠改過自新,剿滅台灣鄭氏,繼續鎮守福建。”
玄燁目光陰冷,立刻做了決定。
剿滅耿精忠,不但能保東南平安,江南穩定,還斬斷了吳三桂的一條臂膀,朝廷就可以專心對付吳三桂叛軍,一舉數得。
吳三桂兵強馬壯,隻有滅了吳軍,各地叛軍才能群龍無首,被各個擊破。
索額圖暗暗心驚,拉攏、分化、誘變、斬儘殺絕,皇帝心機之深、手段之辣、心腸之狠,實在是讓他膽戰心驚。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十三日,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及幼孫吳世琳被絞死,消息傳到湖廣,吳三桂一病不起,吳軍飲馬長江,卻舉步不前,和南下平叛的清軍隔江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