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一番設置與操作後並指成劍,心念隨之而動:“起!”
咻!
不需要額外的發射結構,麵前的天劍戰術巡航導彈尾部噴射出淡藍色焰光,往前飛馳而出,又自下而上盤旋三百六十度,在林語麵前繞了個圈後直衝天際。
與此同時,林語的智能眼鏡中也立時分出一個屏幕畫麵,將天劍戰術巡航導彈偵測到的種種視聽數據與雷達數據統統顯現了出來。
初次處理這些信息,他又沒第一時間切換純陽帝君人格,因此一開始還比較生疏。
但畢竟隻是操作一柄天劍導彈,他很快還是習慣了這種感覺,驅使其直衝雲霄,巡航飛馳了好幾分鐘,這才意猶未儘的將其召回。
由於是采用的指令製導與離子推進,戰鬥部也采用的可控性極強的惰性炸藥,若不主動引爆自然是可發可收,真當飛劍運用都毫無問題。
“可惜還是有些局限,如果能換成腦機交互就更好了。”
儘管有幾分亢奮和意猶未儘,但林語還是對這柄試作的天劍巡航導彈進行著冷靜評估。
目前而言,天劍巡航導彈作為一枚巡航導彈肯定是合格的,但想完美達成如仙神飛劍般的效果肯定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微調與優化改良。
除此之外,現如今的神經交互係統,總歸還是差了點意思,真正理想狀態其實應該采用腦機交互技術。
腦機交互,顧名思義,就是大腦與機械的交互技術。
本質上這其實是神經交互技術更進一步的升級版本。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神經交互技術是截取大腦已經發出的神經信號,也能逆向傳輸一些簡單的痛覺信號之類的。
這種模式用在機甲上非常合適,因為二代機甲普遍采用仿生機體,與人體結構近似,操作起來如臂使指。
但如果是用在無人機,天劍巡航導彈這種額外物體上就沒那麼好用了。
他們和軀體天差地彆,還是外置物體,已經從大腦傳出來的神經信號可不包含這些‘非人’物體的控製信號。
而之所以這種情況下還能利用神經交互去操控無人機,那是因為配備了相應的編碼轉譯程序。
諸如斯坦集團第四代無人機矩陣係統,除去輔助控製複數無人機編隊外,它真正的核心功能就是編碼轉譯。
也就是將人體對某個細微部位的控製信號、比如手指,本來是控製手指往左滑動,但編碼轉譯係統會將其‘翻譯’,呈現在無人機上就成了往左轉向等指令。
但這本質上終歸還是指令,中間差了一層,而且獲取無人機的各種信息也需要一個觀察,思考的過程,再加上操作,其中實現並不算順滑。
而腦機交互技術,則是更進一步,直接捕獲腦部神經元產生的腦電信號。
人類無論是進行思考還是什麼活動,都是神經元的活動,也就必然會產生腦電信號,監控腦電信號本質上等同於監測表層思維。
將不同思考、不同想法下的腦電活動記錄編碼,就等於成了一本對照翻譯手冊,參考這本手冊,每次獲取不同腦電信號,程序就能知道伱想做什麼。
這才是真正的依靠思考就心隨意動的進行控製,甚至能依靠思考就能輸出文字,輸出聲音,繪製圖像等等。
相應的,如果反向傳輸信號,那就能製造痛覺、觸覺、視覺、聽覺,使得人與機器徹底的融為一體。
外置設備也能如同精神控製一般進行操作,直接在腦海控製移動、意念規劃行動軌跡,同時能繼承人體的三維空間感知與平衡感知等等,真正猶如控製自己的軀體。
如果林語沒有猜錯,二代機體之上的第三代機體大概率就是采用的腦機交互技術,使得人機一體,光靠機體就能獲得觸覺和視覺嗅覺,也能操作浮遊炮之類的外置武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