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做點什麼
第103章做點什麼
二人在月球上並不能駐留太久的時間。
第二天,凡仁就在李建的帶領下,坐著簡易的運輸車跟著一眾宇航員前往了采礦場。
出了基地大門之後,由於基地的位置是在盆地中心,整個四周圍都是高坡,凡仁走了沒多久就感覺到一股令他十分沉悶的窒息感。
也正是因為這種感覺,讓他對這些從未有過任何抱怨的隊員們肅然起敬。
他沉默的跟在隊伍後麵。
礦場的距離雖然不遠,但身穿厚重的室外壓力服,行動十分不方便。
直到礦場時,壓力服內的凡仁已經渾身是汗。
他聽著頭盔耳機內傳出的粗重呼吸聲,心裡非常愧疚。
若非自己執意跑這麼一趟,誰知道月球的工作環境如此之差。
這些宇航員隸屬軍部,星海這邊隻需要安排任務即可,連他們的薪水都不需要負責。
某種意義來講,他們就是來月球完成任務的軍人。
凡仁腦子裡閃過一個個迫在眉睫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種模式,現如今還好,因為登月名額有限,大夏航天員們都打破頭想被選上。
以大夏軍人的韌性,他們也絕不可能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有任何對條件差的抱怨行為。
但這並不意味著,凡仁可以肆無忌憚的趴在這些宇航員身上吸血,這並不符合星海建立時,他腦海中設想的公司理念初衷。
星海的員工,所享有的工資、福利,可以說是當下業內的頂薪水平,而且各種獎金也很多。
光一個固態電池的研發,星海就被業內戲稱過‘批量製造百萬富翁’的名號。
那麼此刻,在月球項目上,必須同樣如此。
來到采礦場,宇航員們爬上一台台通過分批次運送來,經過組裝完成的大型采礦車上。
隨著一次次地麵微微震動,這些采礦車尾部噴出一陣煙塵,緊接著顫抖著啟動了。
“艾肯盆地的選址非常好,我們的采礦作業完全不需要往地表水平線以下挖,隻需要在地麵作業,便可以完成每天將近50噸的開采量。”
李建在一旁介紹,這些數據凡仁都有了大概的數目。
50噸的開采量,正好對應了5艘星運係列火箭地月之間航行7天的運載周期。
在這批火箭返回地球後,剩下的5艘輪換的火箭則再次發射前往月球負責運送新一批的礦石。
而上一批火箭,則進行一二級推進器的組裝工作,這個過程經過不停的優化後,也差不多是一個星期時間。
資源配比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科,特彆是在月球采礦項目上,一旦出現設備停工,損失太大。
這在之後的擴建過程中,也需要考慮計算在內。
在觀察中,凡仁發現,隨著礦破越挖越遠,通往基地的路程也逐漸增加,負責運輸的運輸車已經有些快趕不上采礦車的速度了。
“老大,你做個開采路線,我回頭安排傳送帶來運送礦物,一直用運輸車的話,後麵就不方便了。”
“凡總,您這話可說的太對了,有傳送帶的話,那我們這些負責運輸任務的也可以轉成開采任務,那樣一來效率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