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爾一開始以為這種紋路是一種全新的體係。
但隨著大量信息洪流的傳達,他發現自己其實錯了,這依舊屬於巫師體係的範疇。
並且,安格爾隱隱覺得,這個“門”構建起來看似複雜,但其實還是基於安格爾本身所了解的知識寬度。
也就是說,這個“積木搭建課”沒有超綱。
的確很難很複雜,但並非不能理解。
“難道說,它讀取了我的記憶,了解了我的知識結構?”安格爾雖然有這個猜想,但他並沒有去深究,而是依舊沉浸在學習之中。
時間過去了多久?安格爾不知道。
在這個奇異的世界,沒有餓的概念,也沒有時間尺度的概念,和魘界在某種程度上有些相似,但又截然不同。
偶爾在一心二用的時候,安格爾還思考過一個想法:也不知道,這裡特殊的時間概念,能否像魘界之感一樣,融入到煉金幻境中?
當然,這種一心二用的時候並不多,安格爾大量的精力依舊鑽研在學習中。
雖然這裡沒有時間的尺度,但安格爾為了不讓自己徹底的迷失,他每解析出一條紋路的概念,便在心中計一個數字。迄今為止,已經計數到一千四百三十六。
雖然他解析的速率是在加快的,但如果平均來說,換算成現實的時間,也應該是以“年”計。
三年,或者四年。
安格爾無法確定,但他現在有些慶幸的是,這種純粹的學習與研究,其實是很枯燥的,如果將自身的情緒模板帶進來,他估計很難堅持到現在。
當然,這種“慶幸”其實也是安格爾在閒暇時,模擬自己有情緒模板時的想法。
第(2/3)頁
第(3/3)頁
回到學習上,在安格爾解析出第一百條紋路的時候,他便發現了一些貓膩。構建“門”的紋路,所蘊含的能量性質,可以是多種的。
但其中有一部分繞不開的,便是空間性質。
空間的概念,安格爾以前是了解過的,但他接觸更多的是煉金術上關於空間的一些描述,譬如,通過材料配合來構建與穩定空間能量。
但真實的神秘側空間係,他是沒有接觸過的。
但是,這個“門”給予他的教學,其中有很大部分是涉及到空間係的,安格爾一開始還有些自我否定,想要理解空間係的一些基礎,應該會很難。
可真正接觸後,安格爾並不覺得理解起來有什麼困難。雖然不像學習幻術那般得心應手,但也不是完全的舉步維艱。
在安格爾又攻克一個新的紋路後,他默數到:一千三百四十七。
此時,門的模型已經被構建了一半。
當安格爾準備繼續開始新的學習時,他發現“門”上的紋路不再更新。
一座隻有一半的門模型,懸浮在幽暗的思維空間中,一動不動。
安格爾並沒有因為門的紋路停止而感到驚訝,其實他早就有所預料,因為這個門呈對稱的形狀,兩邊幾乎是一樣的。
所以,教一半,其實已經足夠了。
剩下的,便是安格爾的事了。
雖然沒有任何信息告訴他,現在該做什麼。但安格爾莫名就知道,他現在需要把這個隻有一半的門補齊。
而補齊的方法,正是這段時間安格爾一直在學的。不過,之前的半座門,用的是一種奇異的能量構建而成的,安格爾並沒有那種能量,但是無所謂,這座門蘊含的能量性質可以是多樣化的。
這裡是思維空間,用魔源中的魔力,也能構建出來。
不過,安格爾先前隻是學習,當他真正要參與進來,其實難度比他想象中的要大許多。
萬事開頭難,尤其是構建第一條紋路,最為困難。
安格爾很多次都已經將魔源中的魔力調動出來了,但最終還是沒有真正的附著上去,而是繼續在腦海裡模擬。
之所以如此慎重。
是因為,他在這段時間裡,已經對這個“門”的功用,有了一個概念。
這座門的模型,其實算是一種戲法模型。
不過他和普通的戲法模型又有區彆,其他的戲法模型一旦構建出來,若不釋放,很快就會消散。
但這個戲法模型,因為是由特殊的能量構建的,它能長時間的固化維持一個整體形態。
可一旦,安格爾開始對這個模型續接,成功續接就罷了,如果續接失敗,這個戲法模型變會徹底的潰散。
其實消散也無所謂,安格爾之前學習了很久,大不了重新構建。
但是,安格爾總覺得構建了“一半門”的那種特殊能量非常珍貴,說不定構建出來的“門”也很特殊。
如果因為自己續接失敗,導致這座門的模型潰散,他覺得很可惜。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