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成公興為何會將舍利送回來?”
陸塵皺起了眉頭。
成公興便是張椒,尤其是還與佛陀耶舍有了瓜葛之後,這件事情對他的衝擊力很大。
這讓他對於許多事情的猜想,都要重新來過!
看其他人的樣子很明顯並不知道成公興的身份。
“成公興,乃是北天師道天師寇謙之師。”
陸塵將自己所知道的情況告知了眾人。
陸塵的話讓其他人都不由得愣神。
“北天師道是何道?”
自從五十年前的變化之後,白翁對外界的關注便不多了。
故而對於現今人間道脈的發展並不是太熟悉,舊有的道脈例如天師道,靈寶道這種他還有所知曉,可是北天師道他就不清楚了。
不光是白翁,另外慧遠,陶潛,陸修靜三人其實也都不知道。
寇謙之是四年前才從嵩山下山進入北魏,在崔浩的的幫助下,在兩年前的時候,才真正開始嶄露頭角。
而那個時候,慧遠已經死去九年,那時的陶潛也是年老病衰,臥榻床上,至於陸修靜,地位不高的富家子,也因為龍虎山對於北天師道的消息封鎖,自然也了解不到北天師道是什麼。
陸塵見狀,便將寇謙之在北魏受到了拓跋家族的支持建立北天師道,自號天師,去除三張偽法的事情說了一遍。
“張椒是成公興,成公興是寇謙之的師傅……張椒不是張家人嗎?”
陶潛神色迷茫,他有點搞不懂了:“他為何要去他祖宗的法?”
張椒是第六代天師,張魯其實就是他太爺爺,除三張偽法,那就是去掉他祖宗的法啊!?
他就這樣教導弟子的?
“若是張椒不是張椒了呢?”
慧遠一聽,便有些明白了過來:“佛陀耶舍難道便是被其殺害的?”
陸塵搖頭:“這卻不一定。”
慧遠問為何,可是陸塵卻沒有回答。
一心三藏法門,乃是佛門法門,在這個節骨眼上不好說出來。
不過,想想也知曉,佛陀耶舍會一心三藏法門,那一心三身之法,會不會也會?
自己在舍利中見到的佛陀耶舍,是真的佛陀耶舍嗎?
若是佛陀耶舍會,那便代表著他很有可能沒死。
一心三藏法門延伸出來的三身神通,可是有替死功能的!
成公興,張椒都能是一個人,那為何佛陀耶舍就不能是他們了?
佛陀耶舍懂得一心三藏之法,而張椒又是龍虎山天師,對於道門體係的傳承自然也熟知於心的。
自己都能修成三身神通,他們怎麼就不能!?
而成公興能拿著佛陀耶舍的舍利來廬山,那便代表著他,或者是說他們對廬山一定有某種訴求。
現在隻要知道了成公興去廬山之後所做的事情,或許能夠摸清楚他的一些底細。
想到這一點,陸塵便對著慧遠問了當初成公興去往廬山之時除了送佛陀耶舍的舍利之外,還做了些什麼。
慧遠微微回想了一下後便道:“當初成公興自稱乃是崇佛之人,來廬山之時,貧僧也隻是當他是一個好心人,他聽聞當初貧僧曾於江中喚出文殊菩薩像一事,故而想要一觀菩薩像,貧僧便帶他參觀了一遍。”
“是我曾祖曾找到的那尊文殊菩薩像?”陶潛皺眉問道。
“是的。”慧遠看了一眼陶潛一眼,略帶歉意的點頭。
“哼!”陶潛冷哼了一聲,卻沒有多說些什麼。
陶潛也是世家子,其曾祖乃是東晉的開國元勳,在世時被封長沙郡公,世襲罔替!
其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其父陶逸因為生於這樣的家庭之中,故而為人恬淡無為不求名,隻是死的太早,算是陶家一支中混的最差的了。
而其曾祖陶侃在廣州擔任刺史之時,有漁民經常看見海濱流光數丈,經日不絕,便去告訴了陶侃。
陶侃隨即派人前去打撈,便從海底撈起一座金佛像。那金像座下刻有銘文,稱是阿育王所造的文殊菩薩像。
後來陶侃將這尊金像送到寒溪寺供奉。
隻是一日寒溪寺發生火災,陶侃正好轉任江州刺史之時,便下令將金像迎請江州。卻不料載有文殊金像的船隻行至江心,風濤大起,金像複沉長江。
一直到慧遠建立東林寺,在江邊虔誠焚香祈願,文殊金像奇跡般浮出水麵。
慧遠將其重迎請回寺後,先在神運殿供奉,後在蓮池旁另造重閣以供奉,並製文殊瑞像讚。
這個故事在荊楚大地之上流傳甚廣,甚至於都起了一個民謠:“陶惟劍雄。像以神標。雲翔泥宿。邈何遙遙。可以誠致,難以力招。”
意思是說在調侃陶大將軍徒有武力,卻難以感動神像,反襯慧遠大師的至誠心使金像浮出水麵的神奇感應。
這個民謠雖然沒有故意打壓陶侃的意思,可卻也將陶侃說成了一個反麵教材了。
這也是陶家與東林寺最初的淵源,也是陶淵明辭官回鄉之後,卻不去廬山東林寺一次的緣故之一。
自家祖父被當成了反麵教材了,陶淵明能去東林寺拜佛才奇怪了!
你說我祖父心不誠?
那我這陶家子便不拜你不就好了!
陸塵看了兩人一眼,自然也明白陶家與東林寺之間最初的隔閡在哪裡。
陸塵讓陸鬆調查的時候,連帶著陶家與東林寺的恩怨也都梳理清楚了。
其實在東林寺建立之前的西林寺,便是陶家人出錢建的。
陶侃共有十一子,陶淵明的祖父排名第九,他的十叔公陶範則是陶家第二代中最出名的。
太元初年時便已官至光祿勳。
當初慧遠隨道安傳道至襄陽,受到苻堅大軍圍困,苻堅強征道安,後者遣散眾弟子。
慧遠與慧永二人準備將來同去廣東羅浮山結宇傳道。
慧遠為道安所挽留,慧永就先走了。在其途經潯陽郡時被陶淵明的十叔公陶範所留,住在廬山北麵——陶範為他建造的西林寺中。
後來慧遠建立東林寺,也是因為慧永給當時的江州刺史桓伊商議後才開始建造的。
說起來,陶家對於東林寺也是有著幾分建寺之緣的。
可是結果呢?
當鄉間民謠傳出後,東林寺以及西林寺,沒有一個僧人為陶家的祖宗陶侃說話的,反而是一些僧人還都在調笑陶侃德行比不過慧遠。
這擱誰誰受得了?
更不用說陶家還是晉國中的公侯之族!
陶家或許有些人還與東林寺有結交,可是陶淵明是誰?
不為五鬥米折腰,性情最是灑脫不羈的,你看不上我家老祖宗?
那我還不伺候了呢!
這也是為何一提起文殊菩薩像,就引得陶潛神情不爽,而慧遠還要陪著笑臉的緣故。
兩人都知曉這是陶家與東林寺之間的最重要的裂縫了。
陸塵也沒有提,隻是裝作不知情的樣子,繼續問道:“那文殊菩薩像當真有神異?”
他一直都認為文殊菩薩像不是後來東林寺自己建造的,就是東林寺故意找到後重新施法顯聖的。
慧遠卻是神色肅然,點頭道:“是的,裡麵有著大禁忌!”
陸塵想到了一件事情,道安給他傳訊中所說,慧遠之弟慧持曾說過東林寺之中有著一件禁忌之物!
陸塵試探性問道:“與西方靈山有關?”
慧遠沉默點頭。
陸塵又道:“可是有西方靈山洞天崩滅的元神寄存其中?”
慧遠神色一震,看著陸塵有些驚訝:“道長是如何知曉的?那文殊像出世之後,貧僧就發現不對,那裡麵沉睡著一批不願意進入陰陽法界的西方菩薩羅漢果位者,老僧發現之後立即將其鎮封,並讓人連夜塑造了一具新的菩薩神像以此來祭拜,此事貧僧隻與弟子慧寶,弟弟慧持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