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丁颯,1米80的個頭,稍微顯瘦的身材,一撮豎一撮彎可以讓鳥搭巢的頭發,略微發黃的睡衣上可以看到明顯的油漬,一張臉雖還可稱的上清秀,可一副沾滿頭屑和灰塵的眼鏡足以喧賓奪主。
今年已經25歲的丁颯可謂是文不成,武不就,無業宅男一名。
他的父母在他3歲的時候就去了國外打拚,將其丟給爺爺奶奶撫養,等到4年後父母事業稍有所成的時候想接他去國外,爺爺奶奶卻舍不得。
沒過多久母親再次懷孕,這事就拖了下來,10月之後又生了一對龍鳳胎,父母工作繁忙還要帶2個孩子就沒有人再提起這茬。
等到丁颯初二的時候,奶奶身體又開始每況愈下,一直沒能儘到子女責任的父母就更不好意思再提這事,再之後2年奶奶去世,沒過幾年又幫爺爺送了終,丁颯就再沒有人管束。
因為和父母感情不深,英語口語又實在不過關,加上自己一個人也覺得挺自在,正好又考上一個還算不錯的大學,就徹底絕了去國外的想法。
經濟上父母給了一套80多平米的學區房,爺爺奶奶留了一套市口相當不錯的門麵,一套120平米的住宅。
120平米的房子是爺爺奶奶和自己初中後一直住的,也就沒租出去,自己住,剩下的門麵和學區房的一周房租就能有一萬出頭,還有50多萬的存款,維持他一個人的生活和學費那是綽綽有餘。
何況父母還一直給丁颯寄錢,因為彙率關係這筆錢還要超過房租收入。
大學畢業之後丁颯就讓父母不要給自己寄錢了,然後因為社會慣性也試著找了幾份工作,但都沒乾長,最長的都不到2個月。
因為實在沒有什麼生活和家庭壓力,索性就乾脆做包租公。
丁颯畢竟是上過大學的人,雖然整個大學基本都打網遊去了,但好歹是個大學生,具備一定的投資理念,於是用此時已經80多萬存款交了另外一套自己看好的門麵首付,然後就用這個門麵的房租付後續的分期貸款,自己則宅在家裡玩遊戲,一玩就玩到25歲。
丁颯的遊戲水平非常高,尤其擅長rpg類型的網遊,再加上經濟上比較寬裕,因此玩遊戲從來都是奔著服務器第一去的。
和競技型網遊從17歲開始,基本過23歲狀態就開始下滑不同,rpg網遊因為更注重綜合資源的積累,人際交往更加重要,讓玩家分心的因素也要多出很多,所以巔峰期來的較遲,狀態下滑的時期也相對較晚。
而此時正是丁颯狀態最巔峰的階段,在近年的幾款遊戲中隻要不是運氣不好造成的不可抗拒因素導致的大問題(比如職業,團隊等),丁颯就從未讓服務器最強的位置旁落過。
《抉擇》即將公測的消息一發布(《抉擇》不進行封測、內測直接公測),丁颯就看中了它,並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他首先花了4天時間將官網和相關論壇上的所有資料都閱讀了一遍,包括官方提供遊戲曆史背景和相關介紹。
由於直接公測,官網提供了新手村的地圖及新手村中所有的常規任務及普通怪物說明。
丁颯根據任務說明,做了一份預計劃統籌表,然後對其進行了分析和計算,先將可以多個任務同時進行和移動路徑順路的任務列規劃出來,然後將其中消耗時間長,回報率低的任務列出來,然後參考打怪獲得經驗決定是否放棄這些人任務。
在做好統籌後,用畫圖工具在下載下來的新手村地圖上將行進路徑,任務明細及相關數據一一進行標注。
接著丁颯跑了一趟打印室將做好的地圖擴大數倍後打印了出來,以方便自己隨時查看。
儘管這份表和地圖一定存在許多問題,和遊戲開服後的shíjì情況也必然有所不符,但作為一份參考,卻能讓丁颯能夠第一時間對效率高低有個心理預期和數據比較,並可以針對其進行迅速調整。
接著是選服。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丁颯的師傅,丁颯玩遊戲隻拜過一個師傅,這個師傅自然也是個遊戲玩家。
丁颯是大三的時候認識他的,自從拜師之後丁颯的水平和之前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師傅將自己引領進了網遊的真正大門,幫他開了竅。
儘管真正跟師傅學習的時間隻有一年多,但師傅卻是改變他整個遊戲生涯的人。
丁颯的師傅比丁颯大8歲,在拜師的時候其個人水平早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而且他在遊戲操作上的天賦也沒有丁颯出色,在拜師的後半段時間其個人實力就已經慢慢被丁颯所chāoyuè。
但丁颯師傅是個極其稀有的理論型玩家,而且不是紙上談兵的那種,其理論、數據、shíjì結合的極其出色,玩遊戲完全是用腦子在玩。
早在他24歲時,由於工作和生活等問題發現自己很難再有很多時間花在遊戲上的時候就開始向管理型玩家進行轉型,早期目的是通過團隊來獲得更多的資源,後來卻真正喜歡上了這種遊戲類型,開始以團體發展作為第一考量。
為此他去自學了心理學,語言邏輯學,然後根據自己的遊戲經驗總結了大量網遊管理方麵的理論並將之付諸於文字。
丁颯師傅曾對丁颯說:“我玩遊戲不少年了,徒弟收了很多,你是最出色的那個,但是也不願意靜下心來學我自認為最精華的東西。
當然,我收的徒弟中願意學的就很少,願意學的要麼悟性不夠,要麼自身條件不足,很難學到精髓,隨著我歲數的增加,家庭的壓力的增大,遊戲也不知道還能玩幾年,估計是教不出去了。
也難怪,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爭第一,喜歡前台那鮮亮的位置,誰會願意跟我學網遊管理方麵的東西呢。”其後丁颯和他師傅偶爾也合作過1,2款遊戲,但大多數時間就沒什麼接觸了。
倆年後,丁颯師傅結婚了,然後從此就放棄了網遊,回歸現實和家庭。而就在這一年丁颯真正進入了他的個人巔峰期。
話題扯遠了,丁颯記得師傅曾經給他分析過選服的十種常見心態,當時曾言道:選服心態和遊戲水平沒有必然聯係,但遊戲水平反過來影響著選服心態,且選服心態影響著玩家長期的個人發展,而且了解玩家的選服心態對其個人初步心理建模是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隨意選擇。
根本不考慮服務器的區彆,隨便點隨便進,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剛接觸網遊不久的新手玩家或者是純消遣玩家身上。
他們基本沒有什麼遊戲追求,玩遊戲隻是打發時間而已,遊戲癮也不大,可以隨時放棄遊戲,大多數低齡玩家都屬於此類。這類玩家是團隊價值最低的。個人發展也最低。
以服務器網絡環境好壞為絕對優先。
這種選擇最容易出現在宿舍或家中玩遊戲的玩家身上。自身網絡環境一般又難以在短期內改善,做出該選擇的玩家還有較大概率機器配置一般,這樣他們才會選擇網速較快,服務器人數較少的服務器。
此類玩家雖然通常大規模戰鬥基本就隻能發揮出及格線以下的作用,但同樣基於該種理由,不會輕易更換服務器和遊戲(其他服務器網絡延遲較高或其他更好的遊戲根本帶不動),因此其團隊價值中等偏上。
個人發展方麵因為受到硬件水平限製很難出現頂級玩家,特彆是pvp方麵的高水平玩家。
在考慮網絡環境的前提下儘量選新服。
做出這種選擇的基本都是有一定個人遊戲追求的玩家,也是最為常見的散人服務器選擇標準,是各類選擇中最龐大一類。
但此類玩家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如果發展不順或者達不到自己的心理預期就會很容易放棄現在的服務器,而選擇新服或新遊戲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