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萬人服務器(理論數據即可)前20都勉強有資格,具體還要看個人的真實各項能力。
頂尖玩家的要求就要高很多,競爭激烈的服務器的前5,不激烈的前3,而且要多款遊戲中發揮的水平不能有太大浮動。
巔峰玩家作為最高層次,shíjì上隻是一個狀態性的概念而不是實指玩家,一個頂尖玩家除了要處於他的個人巔峰期,且其各項能力不僅要有2到3個強點,同時還不能有太過明顯的短板,並且做出足夠驚人的成績,才能在他的巔峰期的某個時段裡被看做一名巔峰玩家,通常一款影響力不大的遊戲所有的服務器加起來都未必能有一個玩家達到如此標準。
能力包括練級能力,pk能力,帶隊能力,指揮能力,組織能力,大型團隊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市場能力等。這些能力難免會有部分互相重疊和影響,但帶隊和指揮能力是倆個能力,而不是一個,這裡沒打錯,以後會解釋。
也因此,單獨某一個單項能力上巔峰玩家和頂尖玩家並沒有什麼差距,甚至略有不如都是有可能的)
那麼差距到底在哪?首先是追求問題,職業玩家的第一追求是現實金錢收入。
打個比方,如果職業玩家或工作室打到服務器第一件超稀有的裝備,他們肯定是把它賣出一個天價,反正以後自己還可以再慢慢刷。而頂級玩家則相反,如果自己能用的關鍵裝備,他們肯定會自己使用,甚至如果是核心裝備打出第二件,為了保持自己的優勢都會考慮在短期內並不出手。
再比如對職業玩家而言,有一套練級裝備就可以,最多加套針對某個特定副本的裝備。而頂級玩家往往會有多套裝備,準備專門的pk裝備是常態,甚至部分玩家會針對不同的主要對手準備相應的針對性套裝。
其次是時間安排上,職業玩家主要的時間都花在打錢刷本上,對他們來說浪費時間就是浪費金錢。
但一個頂級玩家不同,他們要保證自己的pk水平,就需要長期花費一定的時間用在pk切磋上。
小說裡寫的一個玩家隻要極有操作天賦和意識就能吊打一切對手那完全是騙小孩子的,一個真正的pk高手需要在pk上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練習,熟悉對手的技能和套路,總結和創新自己的應對套路,並隨著版本和遊戲的開放進度進行不斷的更新。
沒有長期的練習和豐富的應對經驗,天賦再高也是渣。
工作室和職業玩家的強shíjì上隻是相對普通玩家而言的,三個有一定默契和職業搭配的頂級玩家能妥妥的把一小隊六個人的工作室玩家虐成狗,更不要說是單挑了,那完全不在一個層麵上。
至於頂尖玩家,如果沒有以個人對抗公會的經曆都不能說是一個完全合格的頂尖玩家。(對抗即可,不需要贏,但也不能被壓迫到換服或換遊戲)
最後頂級玩家們還會花相當的時間來參與陣營戰,以獲取虛擬社會名聲和地位。即使有一倆個敗類想找漏洞對刷榮譽也隻敢偷著來。
而工作室和職業玩家會把對刷當成一項工作。明目張膽的代刷,互刷都很常見。對他們來說,名聲不能當飯吃,不能當錢花。
而對真正的玩家而言,聲望本身就是體現一個玩家遊戲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
至於部分概念的混淆,這年頭“高玩”這個詞都快爛大街了,在這裡筆者提出一個概念,那就是“半職業玩家”。
不要說頂級玩家以上,就是不少會用腦子的高水平玩家都具備相當強的盈利能力。
很多半職業玩家自己也並不明白其間的區彆,或者是乾脆受到了小說和競技類遊戲的誤導,對外就是自稱是職業玩家。
但shíjì上半職業玩家和職業玩家最大的區彆就是在第一目標上,半職業玩家在遊戲中最在乎的還是自身的遊戲地位和前途,其重心還是在玩家上,他們會花大量的時間去做一些並不能獲得金錢收益的事情。
而職業玩家最在乎的是金錢收入,其重心早已不是玩家而是職業,他們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掙錢上,隻有極其偶爾的情況下享受享受遊戲帶來的樂趣。
所以半職業玩家才能出真正意義上的強人,職業玩家路早已經走歪了。
在rpg網遊裡,遊戲水平和掙錢水平從來不是成正比,隨著時代的發展,想牛氣哄哄需要越來越多的投入。反之玩家沒有太多的遊戲追求,一心隻為錢,掙錢的可能要高的多。
以筆者自己舉個例子,我對朋友都說在玩遊戲的早中期未轉型的時候,沒在遊戲裡花過一分錢,shíjì上即使在轉型後除非我去單耍消遣,基本也沒花過錢。
但事實上我花過錢沒有?肯定花過,遇到想要虛擬物品還花過大錢,隻不過有花就有掙,最後收支一平衡我賺的比花的多,自然也就對外吹噓從未花過錢。
對筆者而言,我首先還在是遊戲,賺錢隻是附帶的,如果不能保證自己的“江湖地位”,那賺錢什麼的完全不用考慮。就好像明知道自己換遊戲了,將原來的賬號出手可以賺筆錢,卻因為害怕壞了名聲從來沒賣過。
再附一個例子,筆者曾經見過一對現實夫妻在網吧包月玩夢幻西遊,他們倆都是職業玩家,但shíjì上夢幻西遊隻是他們接觸的第二款網遊(第一款也是回合製),遊戲水平真的不高,隻是夫妻很默契,也挺和諧,筆者還給他們傳授了不少經驗。
但即使水平遠不如我,他們夫妻倆卻比我掙得多多了,刨去房貸等各種生活開支,3個月後就買了第一台電腦(配置比較低端的那種,玩回合製也不需要高端電腦),再過一個月又買了一台,我當時還有點小羨慕來著(當時的筆者就想找個能陪自己玩一輩子遊戲的老婆)。
但3年後我再次遇到他們,他倆早已不再做職業玩家。
問他們為什麼不做職業玩家了,他們回答我說:“太累了,還傷感情,整天就在遊戲裡跑啊跑啊,各種跑,彼此之間就隻喊話說遊戲內容了,一天下來夫妻間的正常聊天都沒幾句,再下去夫妻就沒的做了。”話是如此,他們倆的神情卻很放鬆。
rpg網遊如此,其實競技類網遊也是如此,職業競技“選手”和接代練的職業玩家是倆個概念,選手的第一目標是贏比賽,拿冠軍,出名後附帶得到的商業價值那並不是他們的第一目標。
看起來都是職業,內在卻是不同的。一個選手退役他還可以做代練,可以做主播,可以收集材料做視頻,為網絡商家打廣告,但這時他就不是職業競技選手,而是職業玩家了。
即使有部分選手會去做直播掙外快,也大多是兼職,這倆者在提高自身遊戲能力的動力上就是完全不同的。
競技類職業玩家的操作水平和意識未必就比現役選手們差,但真到團隊實戰就會有差彆。
原因很簡單,代練和收集視頻材料等過程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他們不能保證大量高水平的訓練時間,也沒有選手級的團隊來進行合練和磨合,更不要提沒有足夠的比賽機會來鍛煉。
在普通玩家眼裡,這些帶職業的玩家都比自己強的多,看起來沒什麼差彆,但差彆就在那裡,不是不存在,而是玩家沒有用心去看。
當然,和rpg網遊中的職業玩家相比,競技類遊戲裡的職業玩家的平均水準要高的多,畢竟他們要有相當高的遊戲水平才能賺到錢。
相對於rpg網遊而言,競技網遊職業玩家和職業競技選手之間的界限要模糊的多,可能因為一個機會或挫折,倆者就互相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