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船舶工業中的璀璨之星
第5章船舶工業中的璀璨之星
在臨睡覺之前,周文華決定了第二天去看一下這個時代的中華造船廠,還有它的創始人楊俊生。
這是一個一門心思研究船隻、革新技術的造船的專家,也是一個不善於經營,並且為人寬厚,以及缺乏防範之心的實業救國人才。
是民國時代船舶工業中的一顆璀璨之星,而中——華造船廠就是他一手創建的。
當然除了想去看一下這個實業家之外,他還打算看一下有沒有機會,和對方進行合作建造艦隻,和船隻。
因為周文華可是很清楚這個實業創始人的厲害,
由他一手一腳打造出來的造船工廠,可是從一九二六年建廠發展到8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是建造了各種船舶過千艘,
而且不僅能夠製造各種大、中型水麵船隻,磨合艦隻、甚至是二萬噸級,以及其以下的遠洋、和近海的貨輪;還能製造各種工程船舶,加強馬力拖輪、挖泥船、石油勘探平台等。
除了打算拜訪這個中華造船工廠的老板之外,
周文化還打算拜訪民國時代十分著名的艦隻設計師葉在馥,
此人在民國時代的艦隻設計行業之中,還有著葉在馥時代之稱呼。
他是在1917—1937年任江南造船所主任工程師。
而且他的簡曆也是很厲害的,
1912年考入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造船係讀書。
1914年派往米國監造華國在美建造的艦艇。
1915年入米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軍艦設計與製造專業,1917年獲海軍工程碩士學位。
回國後任職於江南造船廠,1927年起任主任工程師兼造船課主任,開創了生產大權由國人掌控的新局麵。
1943年任重慶交通大學教授、造船係主任。
他親手設計的船舶有500多艘,特彆是以川江輪的設計最為擅長。
他終生致力於船舶設計與造船技術人才的培養,為國內造船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人才。
也是因為他有這樣好的人品,所以周文華也是很想去跟他見麵,進行學習造船的技術。
在決定要拜訪這兩個造船界的名人之後,
周文華也是不介意,也去拜訪一下他父親的造船工廠裡麵的朋友陳子霆了。
反正他和江南造船所主任工程師葉在馥,也是在同一所造船所,所以拜訪起來很方便。
除了這些拜訪計劃之外,
周文華也是打算天一亮之後,就讓管家劉興,給他去招聘一批身材強壯,聽話的青年回來,進行他的保安隊伍的培訓工作,以及給他打探一下那裡有武器裝備進行銷售。
在搞定了這些事情之後,
周文華也是停止了學習,而去睡覺了。
很快,他就睡著了。
這是他穿越到民國時代的第三天,
在民國這個時期,由於內亂外患,淞滬的造船業除了軍方和資本合資經營的江南造船所之外,其它的造船工廠比如英聯、摩勒、東華、求新等,全部都是掌握在英、法、美、日等商人的手裡,
至於其餘的國內造船工廠,和商家也就隻能夠興辦一些小船廠,以拆舊修補為主,無法與洋人外商匹敵。
即使是比較出名一點的淞滬的大通、大達、民生、三北、和崇明等輪船公司,也是無法和洋人的造船技術相提並論。
甚至國內的造船技術,都比日軍的造船技術,要差勁。
也是因為這樣,周文華在睡著之前,也是希望自己能夠為民國的國內造船工業,做出一份貢獻。
特彆是在1932年的第一次淞滬會戰爆發之後,
大中華造船機器廠曾被日軍強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