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竟中遞來那玉符約莫巴掌大小,通體燦輝,宛若東海晶珠鑄成,光色清而不寒,湛湛如小兒目睛,看去甚是精致喜人。
陳珩接過,隻起手往上一拂,玉符便顯出本形來,當空化作一幅許丈長的圖冊,照得四壁如洗。
“嘿,原來是此物啊?”
崔竟中輕咦了聲,然後搖了搖頭,頗有些意外。
半空中的圖冊赫然是一幅山水地理圖。
畫上有高山丘壑、大水汪洋,日月諸星同現天中,飛禽走獸成群結隊,似幻若真,姿態生動。
“師兄知曉它的來曆?”陳珩問。
崔竟中答道:“在真君內室的屏風上也掛有一幅畫,我也是見過幾回了,絕不會記錯,它與眼前這圖著實是一模一樣,絲毫無差。”
陳珩略作沉吟。
而不待他繼續思索下去,耳畔陡響有一聲劍鳴。
那鳴聲仿若上含重霄,下至九地,映照出了現世間無窮的演滅變化,錚錚而來。
劍鳴中有聲音道:
“你再看。”
陳珩抬首。
須臾間,圖冊震了一震,在他視線當中又是一變。
美嶽名山化為陰山丘墟,大水汪洋儘成黃泉血海。
陰神呼嘯四野,修羅肆虐八方,天涯地角儘是些鬼怪魔頭之輩,個個相貌古怪獰惡,張牙舞爪。
無窮無儘的血濁惡煞,籠絕乾坤!
而圖卷頂上原本璀璨的日月諸星,此刻也變作了一方龐然無極,覆蓋群生的古老地獄。
地獄當中橫亙著一條不見首尾的渾濁長河,無論是底下的陰山血海又或鬼怪神魔,與長河一對比,都微如塵蟻,好似隨時會被那莫名偉力裹挾挪走,成為河中不起眼的一絲浪花。
“幽冥九獄?”
陳珩心頭微震。
“不錯,這圖上之物正是九獄之一的溟泉考焚之獄,那河也便是九泉之一的溟泉。”
喬玉璧聲音不知從何處響起,伴隨著這一句,陳珩隻覺身軀忽而搖動,像是神魂出竅,飄蕩上茫茫虛天之中,脫離了腳下的人世王朝。
他將神意定下後,極目四望。
眼前是一片萬頃碧波,淼淼接天,青如潑黛。
頭頂上掛著一輪清皎圓月,瑞彩精光,照得乾坤通明,水中團團的月影,也瀲灩生輝……
“此乃水月鏡天法,能絕天機占驗,我也是機緣巧合下才從北極苑學來。接下來要與你說的言語不可傳入他人耳中,因我真身還困在地淵金鼓洞,隻能將神意寄托此圖中,隔空來見你一見。”
一個身穿深青寶衣,頭戴元陽大冠的道人遙遙踏浪而來。
他約莫三旬年紀,貌相溫文儒雅,可兩目開闔之間,那芒光鋒銳犀利,似可斬儘所有攔路之物,叫人避無可避!
喬玉璧伸手一拂,那森羅地獄又複為圖卷原貌,斂去了所有慘氣陰光。
做完這一切後,喬玉璧才再度看向陳珩。
他點了點頭,道:
“陳珩,許久不見了,你做得極好。”
陳珩深吸了一口氣。
他後退幾步,鄭重行禮拜下,一絲不苟。
“弟子見過真君!”他肅容道。
“在我麵前,你不必拘禮。”
喬玉璧上前將他扶起。
他打量麵前的年輕道人,饒是他對於這一幕早有隱隱預料,可心中還是難免生出了一絲感慨。
丹證一品,玉宸真傳,且還是拜入一位道君大德的門下,做了他的嫡脈首徒。
自地淵金鼓洞至今還不過百年光景。
昔日的南域散修便已名揚天下,名錄金籍,不再是紅塵中人,踏上了天門大道!
這般變化。
又如何能不叫人稱奇?
“同是八派劍修,派中看好的周伏伽若與陳珩對上,兩者的勝負……”
喬玉璧想了一想,暗暗搖頭:
“而沈性粹和盧停雲到底差了一籌,兩人縱是根骨再契合《三光九變劍經》,可丹元大會上各派俊傑烏集鱗萃,兩人也難爭上高位。
當年那件事上。
祖師著實不應相讓,可惜了……”
他微微搖頭,斂去所有心思。
而隨著喬玉璧起手一指,湖心便兀自生出一座八角小亭,有奇花修竹掩映,亭中桌椅俱全。
在喬玉璧示意下,陳珩行了一禮,落後幾個身位,跟隨他走入小亭坐定。
這門水月鏡天法可將人神魂攝出肉身,除了能用作神識鬥法,幻化出種種虛形外,還可屏絕天機術算的占驗,的確神妙無方。
而陳珩倒也不是頭回見識。
早在浮玉泊時候,符參老祖就曾用出過這門神通,叫當時的陳珩甚覺奇異,隻覺仙道果真高遠縹緲。
此時坐定亭中,閒說了些近況後,喬玉璧也是耐心指點了幾句劍道關竅。
在聽得陳珩竟得了《北辰變合降魔劍經》,喬玉璧不禁一笑,撫掌言道:
“同樣參習化劍之道,威靈道君遠走在我之前,他的劍道真意‘世根移’更是出虛入實,無毫不彰。能得這位大德點撥教導,你的劍道修行,我便不必多操心了。”
“受真君活命之恩,才能得今日種種,若當年為越攸所擒,弟子恐怕早已是陳玉樞腹中血食了。”陳珩語聲誠懇。
喬玉璧搖頭:
“你那時能進入地淵來,也是你自家緣法,冥冥之中天數自有其運轉之道,我想便無我出手,也當另有他人相助。
而你身為玉宸真傳,如今典籍道書不缺,更不必說什麼丹藥法錢,想了一想,我隻有拿出此物來賀,才最合適。”
說到此處,見陳珩欲避席下拜,喬玉璧抬手壓了一壓,道:
“我並無子嗣,在身邊之人裡,唯有你最合用此物,莫要言謝。”
說罷,他將那圖卷取出。
陳珩雙手接過,畫中明麵上雖是山水明淨,但凝神細觀片刻,地獄惡趣之景便又赫然映入眼簾。
獄裡濁河滔滔,不見首尾。
而河中幽幽暗暗,似有無數生滅輪轉在不停上演,永無休止。
“溟泉考焚之獄……”
陳珩眸光一動。
……
……
太易之初,混沌之始。
宇宙之間本是無形無質,隻有一片無垠虛空,全賴道廷諸聖自虛空而下,鑿溟涬之乾坤,辟鴻蒙之日月,安豎南北,製正西東,才造就出這宇宙間的無鞅數眾、陰陽群生。
夫道。
一清一濁,一靜一動。
清靜為本,濁動為末,故陽清陰濁,陽動陰靜,降本流末,遂生萬物。
在眾天宇宙當中,幽冥世界便是由宇宙之初的無窮純陰濁氣造化而成,與陽世諸天隱隱相對。
幽冥是天魔邪神的居所,陰靈妖鬼的道場,自古以來便承載著輪回轉世、司理死生的職權,雖為惡趣悲土,卻也是一處宇宙根本重地,極其關鍵。
而陽世諸天內既是統共有十六大天,三百諸天以及數不勝數的地陸、界空。
那幽冥世界的體量雖遠比不得陽世這般龐然,但也一共是有九獄九泉和八百陰司大世界。
那九獄九泉分是:
酆泉號令之獄,酆泉。
重泉斬馘之獄,重泉。
黃泉追鬼之獄,黃泉。
寒泉毒害之獄,寒泉。
陰泉寒夜之獄,陰泉。
幽泉煞伐之獄,幽泉。
下泉長夜之獄,下泉。
苦泉屠戮之獄,苦泉。
凕泉考焚之獄,溟泉。
……
由九獄九泉和八百大陰司世界共同構成無邊幽冥。
而幽冥世界與陽世諸天二者相合。
這才是一方被前古道廷諸聖們造就完整的宇宙眾天、陰陽鴻蒙!
不過從始至終,陽世一方都要勝過幽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