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才知道是陸庭君和賀寧遠推薦來的,都是貧苦人家子弟,求錢嬤嬤給找一份差事,可以賺些銀子糊口,以求能熬到大考。
錢嬤嬤跟嶽如霜報告了此事,又說給他們派一些簡單的差事,不影響讀書。
嶽如霜在西慶街的一處二樓做了個書社,叫海棠書社。
裡麵全是書,由一位屢考不中的書生看著。
那人也不想考了,就替嶽如霜打理書社。
另派了兩個小廝專管打掃燒茶一類的事,來此處看書的,都有熱茶免費供應。
一時之間,這裡成了上京城的新聞中心。
嶽如霜把那些孤本、獨本拿到空間商城,花錢印了好多本,眾舉子再也不用搶著看了。
還有些人捐出些孤本來。
嶽如霜也同樣拿去空間印刷了好多本。
這個時代,所有的書都是手抄本,不但容易抄錯,還使書本的價格高了起來,特彆一些孤本,外人更是無緣讀到。
嶽如霜乾脆買了幾台複印機過來,又買了兩台電腦。
電腦的鼠標都可以語音輸入,以後有時間再教幾個人怎麼用電腦就行了。
這樣舉子們看到好的文章,書籍,都可以當時就印出來。
這一舉措又惹得很多舉子驚訝不止。
忙完這些,嶽如霜就讓趙三哥通知大柳樹村、月亮溝和大河村的人辦身份證。
這年代的身份文牒沒有照片,極難核對,而且有錢,都能從官府弄出身份文牒出去,嶽如霜想給這三個村的人先辦身份證,以後再推廣至全國,正好把養老保險和醫陪保險也辦起來。
貧苦人家,飯都吃不飽,若是家中出了一個病人,拖上半年,家就垮了,最後賣兒賣女是常事。
嶽如霜細細的擬了一個章程,讓趙三哥去讀給眾人聽。
老了有月例,鄉下人什麼時候拿過月例?看病可以幫著給出錢,哪有這麼好的事?
細一打聽,就隻有大柳樹村和大河村、月亮溝的人有,彆處並沒有。
家家戶戶都拖家帶口的來辦了。
當場就拿了身份證,塑封的外殼,裡麵是姓名、出生年月日和一張照片。
大柳樹村有養老金這事兒很快就傳遍了上京城。
上京城不斷的有人要來大柳樹村落戶,大柳樹村和大河村都成了香餑餑。
今年的主考官是上一屆的狀元陸庭君。
陸狀元特地回京,來做主考官。
陸狀元在外兩年,政績十分可觀,出台了許多利民政策,且為官清廉和善,深得百姓認可。
昔日的寒門書生,如今一身華服,風度翩翩,早已不是當初模樣。
陸庭君特地給皇後娘娘請了安,還送上了老母親親手給繡的佛經。
隻是兩年來依然單身,尚未娶親。
科舉於朝廷是大事,皇上也要盯著。
大柳樹村和大河村大棚裡種的糧食都到了收的時候,各村的人都忙活著收糧食。
那乾活兒的人,臉上都帶著笑,來田裡送水的嫂子們,臉上也都帶著笑。
場院裡是曬著的稻穀,各村之間的空地上,都是一片一片養木耳的地方,村前屋後,都是各家養的雞鴨。
嶽如霜站在鳳凰山腳下,十分感慨。
她剛到這個村子的時候,那時候太多人全身是補丁,她是三月份嫁過來的,那時候青黃不接,家家戶戶都吃不飽,一邊忙著種地,一邊忙著上山挖剛冒出頭兒的野菜吃。
如今,家家戶戶都有了餘糧,沒人賣兒賣女,那些娶不起媳婦的半大小子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
村頭的大水車如一個巨大的摩天輪,背後是藍天白雲。
風輕輕吹過,嶽如霜心情舒暢。
她為了這個世界帶來了生產力的更新,更多的是帶來了許多新的觀念,她沒有給穿越者丟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