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長安心裡比誰都明白。
奶奶讓他考過秀才其實隻是托詞。
實際上是不想讓他再出門,免得在遇到糟心事兒!
所以秦長安在討好奶奶失敗之後,隻能苦著臉答應。
不過他還是寫了一封信,讓奶派人交給昭陽公主。
對於信的內容,秦長安沒有隱瞞爺奶。
二老見內容隻是對西南的一些擔憂和推測,還有一些粗淺的解決之法,就答應了下來!
秦長安離開。
老夫人讓人喊來了趙嬸子。
趙嬸子是老夫人絕對的親信。
兩人是同村一起長大的朋友。
後來大旱加上兵災,趙嬸子的男人保護口糧丟了性命。
她帶著剛剛滿月的兒子投奔了老夫人,並主動遞交了賣身契。
老夫人怕她不安心,收了賣身契。
但是對她還是如親姐妹一般!
直到她的兒子成年,老夫人才將賣身契還給她,告知了她實情。
趙嬸子非常感動,並讓自己的兒子追隨剛剛起兵的禹帝。
如今他兒子在西北也是軍中副將了。
在她心底,老夫人不但是她的好姐妹,還是她的恩人。
所以這些年一直全心全意的幫助老夫人操持侯府之事。
更重要的是,她還有一個彆人沒有的天賦,那就是隻要她想打聽的事情,就沒有打聽不到的。
所以趙嬸子在侯府還有一個包打聽的外號。
當老夫人把今天媒人給秦長安說親的事情說了之後道:“老姐妹,我總覺得這件事情不對勁,你看能不能打聽一下,李大學士家三姑娘是個什麼情況?那李大學士如此學識的人怎麼就答應了?”
“老夫人,您放心,這事兒我一定打聽的明明白白的,敢算計咱老秦家,我這就去挑撥的他家雞犬不寧。”
趙嬸子很是氣憤。
“不至於,不至於。”
老爺子見老夫人眼中冒光,就知道趙嬸子這話讓老夫人心動了。
在老夫人說話之前,他先開口了:“明義他娘,這事情還沒有到那個地步,你去打聽打聽情況就好。”
明義就是趙嬸子的兒子,叫做趙明義。
趙嬸子知道這個家,真正拿主意的其實還是秦老爺子。
不過他還是看了一眼老夫人。
老夫人道:“聽這老東西的,他想東西比咱們遠。”
說完老夫人又掏出一張銀票,塞到趙嬸子手裡。
趙嬸子推辭:“老夫人不用,動動嘴的事情!”
老夫人道:“行了,你我之間就彆客氣了,現在你是幫秦家辦事,不是幫我這個老姐妹,不能讓你搭錢。”
“行,那我就收下了,太陽落山之前回來。”
趙嬸子接過銀票,對著老爺子和老夫人行了一禮,這才離開。
看著趙嬸子離開,老夫人這才看向正在喝茶的老爺子:“我說他爺,你也彆悠閒了,咱秦家現在出了這麼多事兒,你還不去看看你的老朋友,讓他們也上點心,做一些準備,免得真吃大虧。”
“夫人,吃虧是福,這事兒順其自然吧!”
“不行,我這右眼皮總是跳,不去安排一下,我總覺得不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