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對男友喬治的抱怨。
電報線上聊天與線下見麵接觸不同,她與喬治在現實生活中同頻的時候很少。
比如喬治喜歡打獵,她喜歡欣賞文藝演出,興趣愛好總是湊不到一起,更不談能一起獲得樂趣。
為什麼人與人相處的感覺,在線上與線下會有差彆呢?
露娜不知道答案。
但聽喬治聊起薩米·沃爾時,總以不解的語氣說著那位朋友滿腦子的羅曼蒂克。作為聽眾,她與喬治的感受不同,其實很羨慕彆人的戀愛方式。
從羨慕到嫉妒再到遷怒莫倫,這種變化很可怕。
露娜終於能客觀回想。
她明明不了解海勒小姐與沃爾先生,憑什麼通過喬治的講述,認定這兩人正在發生一段浪漫戀情?
就像電報線上的JS與生活裡的喬治·史蒂文明明是同一個人,卻會讓她有不一樣的感受,那麼聽說的愛情又有幾分真假?
薩米·沃爾真的浪漫體貼嗎?
如果推翻了“沃爾先生=浪漫戀人”的等式,這個男人的真實麵目是什麼樣的?
昨天,如果莫倫沒有經受住“加料”轉正考核,弄丟了電報員的工作之後又會發生什麼?自己是不是被人利用了?
*
*
202室。
莫倫開始今天的電報員生活。
見縫插針,抽空去公司閱覽室借來一疊報刊。
這些報紙沒有對黃金操縱案的最新報道,但刊載了很多實時商貿熱點。
在空閒的時段讀一讀報,逐步了解這個世界的動態。
拆掉沃爾那顆“不定時炸.彈”是當前要務,但也不耽誤同時尋找賺錢的機會。
近二十年,英國傳媒業飛速發展。
從1855年到1861年完全取消知識稅,讓報紙雜誌的售價大幅降低。
電報通信連通了世界多地,讓報社能夠迅速刊登各地新聞,極大豐富了閱讀內容。
多重因素,讓英國徹底進入大眾閱讀時代。
投稿,成了一種較低成本的賺錢渠道。
《已婚女性財產法》中提及“通過文學、藝術或科學技術獲得的任何財物”歸於妻子本人所有,那也表明了時下的謀生手段。②
莫倫一邊琢磨能寫點什麼或搞點什麼合適的發明,一邊繼續看報。
這份《倫敦海事》刊登了幾則海上風暴消息。
比如,從西非出發到倫敦的「飛翔號」客船,前天在西班牙附近海域遭遇風暴。
客船損毀嚴重,人員傷亡數量不明。目前,西班牙方麵正在協助搜救。
又如跨一艘大西洋而來的貨船載滿了煙草製品,同樣沒在那場海上風暴中幸免於難。
貨船沒有人員死亡,但預估貨物受損80%。據悉船載高品質的雪茄,無疑售價昂貴,商家損失慘重。
「雪茄」。
莫倫的目光逗留在這個單詞上,鼻尖回憶起前天夜裡劫匪身上的氣味。
那人散發著一股煙酒混合味,在劫案發生前不久很可能有過吸煙與喝酒的行為。
不同煙草燃燒後的氣味不同,不同酒類也會散發不同氣味。
當煙味與酒味混到一起,僅通過嗅覺分辨它們各自的成分,難度成倍上漲。
上輩子,莫倫在司法鑒定中接觸過不少煙與酒的品種。案發現場殘留的煙酒痕跡,有時會成為關鍵證據。
據她所知,很多人抽雪茄時會配上飲品慢慢享受,而酒是常見的飲品選項。具體喝哪種酒,需與那天的雪茄口感相配。
劫匪身上的煙酒味會來自“雪茄+酒”嗎?
莫倫不了解如今雪茄的詳細市場情況。
僅從海難報道透露的訊息,確定與上輩子所知相似,雪茄現在也是奢侈品。
不同於香煙,雪茄不是普通人能輕易消費的。
劫匪著裝廉價,是勞工們常穿的粗布衣物,他的膠鞋與鴨舌帽也有了磨損痕跡。
如果那一身衣著不是故意偽裝,而是真實收入的反應,他能買得起雪茄?
莫倫抿唇細想,從殘存的記憶裡提取劫匪身上煙酒味的特殊點。
那夜風大,吹淡了不少氣息,仍還能從煙酒味中嗅出一絲果香甜味與一種木頭燃燒後的氣息。
具體是哪種木材燃燒的味道呢?
莫倫沉思片刻。
是它!西班牙雪鬆木。
這種木頭並非原產於西班牙,也不是鬆科的植物。
學名香洋椿木,屬於楝科,主要產地是加勒比海與中美洲一帶。
俗名的由來與西班牙人在中美洲的殖民曆史相關。
西班牙人最早把雪茄從美洲帶入歐洲。
在運輸過程中,為不讓煙葉的氣味被外部環境中的雜味熏染,發現了一種非常合適用來做成儲藏盒的木料。
它自帶的木香與雪茄混合後不會發生氣味相衝,反而讓雪茄更香醇,成為存放雪茄的最佳木材。也就有了“西班牙雪鬆”的俗稱。
莫倫不知道這個世界的具體情況,香洋椿木是否也是這裡儲存雪茄的首選木材?
嚴謹起見,需去雪茄專賣店求證一二。另外,通過劫匪身上煙味的細節,可以向店主諮詢那種氣味會出自哪一種品牌。
“滴滴!”
桌麵,揚聲器傳出通訊聲。
莫倫立刻進入電報員工作狀態,專注地接受上線訊號。
等到再有空閒,已是一個半小時後。閒下來的同事們開始在線上閒聊倫敦哪家法國菜好吃。
其實,通過電報線路詢問雪茄市場情況是便捷的獲得訊息方式。
莫倫卻沒有發出這一通問話。
這樣做說不定會引起薩米·沃爾的警覺。他在電報圈內有信息來源,已知喬治·史蒂文是其中之一。
上午與露娜·伊迪麵對麵交談,看出她與沃爾沒有直接接觸,而被男友喬治間接影響了。
露娜的描述裡,薩米·沃爾做什麼觸犯法律或不道德的事情了嗎?
完全沒有。沃爾隻是向友人喬治傾訴感情的煩惱,尋求一些促進感情的浪漫方法。
這恰恰是吊詭的地方,可以得到兩種推測。
一種可能性,喬治·史蒂文與沃爾是一夥的,他本人也有問題。
故意刺激露娜,利用女友對查爾斯電報公司的新人考核搞事。
根據時間線,露娜與喬治今年四月在一起。
當時,老海勒先生病危,原主沒時間去想以後做什麼。
直到七月開始給不同公司投了求職信,八月被「查爾斯電報公司」錄取。
這種先後關係至少說明喬治不是為了打壓原主故意接近露娜。
還有一種可能。
假定如同露娜所說,喬治確實性情粗放,玩不來細膩的浪漫。
喬治大大咧咧地對女友調侃起沃爾在情感上的窘事。
他也不認為自身做得不夠好,更預料不到露娜聽了彆人的戀情模式,情緒堆積到去刁難參加轉正考試的新人。
喬治與露娜的感情必有情侶倆人自身的問題,但真能忽視薩米·沃爾似有如無的影響嗎?
沃爾向喬治傾訴時,究竟是無意還是彆有用心呢?
兩種推測,哪個可能性更大?
莫倫傾向於第二種,沃爾就像是一隻看不見的手,不留實質性的把柄,而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點。
再看沃爾不加掩飾地佩戴『忍冬』袖扣,是把謎底寫在了謎麵上,而謎底本身的含義就是“無跡可尋”,似在自負地表示他做事不留任何證據。
完美犯罪真的存在嗎?
莫倫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做過的事一定會留下痕跡,所謂“完美”,是一些證據尚未被發現。
同時卻也很清楚,發掘真相有時真的需要運氣,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懸而未決的案件。
在沒有實質證據前,直接與薩米·沃爾對峙,以他的性格絕無可能承認。
那個劫匪成為關鍵。
能夠順利完成搶劫,是誰提供的路線,是誰唆使的,搶到的手鏈是怎麼銷贓?
這一連串的行動需要與人接觸,接觸就會留下線索。
要找到劫匪,他身上的煙酒味是一條線索。
保險起見,莫倫沒有電報線上詢問。
看了一眼懷表“16:15”,還有一個半小時下班。這會倍感坐班的不自由,無法立刻前往雪茄專賣店了解情況。
等到下班,今天恐怕還是難以成行。
預判沃爾一定會等在電報公司門口。
昨天登門沒見到人,為表示心係傷患,今天他怎麼可能不來。
莫倫沒感到束手束腳,反而興致勃勃。
這場較量,漸漸敵明我暗。
倒要看看沃爾對昨日考場“加料”有哪些反應?會怎麼評價朋友喬治與其女友露娜的行為呢?
17:50,莫倫走出電報公司。
果然看到了路燈下的薩米·沃爾。
沃爾眉眼含笑,風度翩翩地站在路燈下。
乍一看,他的存在打破了十一月冬夜的寒冷,像極了在風雪夜等候戀人歸家的暖心人。
莫倫臉上微笑,心裡暗諷。論暖心,沃爾遠不如屍體。
哪怕屍體會呈現巨人觀、蛆蟲在眼耳口鼻中鑽進鑽出、排泄物流了一地等等。
這串近似報菜單的詞彙會引發人的生理不適,但屍體有一個獨家優點——不會對她惡意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