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盾蹬蹬蹬的衝上車,一看車廂裡的東西還在,笑的直咧嘴。
王崇等大家都上了車,這才啟動了車,沿著基地內的主乾道繼續向前直走。
“侯東,你不是地頭蛇嗎,來給我說說!”易風一伸手把侯東扯過來,指了指車窗外。
“我吹牛的,不當真的。”侯東這時候老實多了,剛才看易風熱鬨,心態有點飄。
大巴沿主乾道行駛了500多米,就看到人來人往的施工現場,一群穿著五花八門的青壯年幸存者正忙著在主乾道的路兩邊挖掘一條溝渠,大巴車經過時,易風等人都在看這條忙碌的深溝。
目測寬度約10米,深度約5米,長度一直向外延伸,感覺是要橫向貫穿整個基地防衛區。
“乾啥用的?”易風問
“不知道,隻要挖溝完成一定土石方的,食物配給量會給多一些。”侯東繼續道:
“這樣的溝渠,後麵還有兩條在挖。”
果然,大巴車又繼續前行500多米,1000米時,看到了第二道、第三道溝渠。
後兩道溝渠應該是已挖掘成型,看不到有人員在溝渠內施工,但在第二道溝渠旁邊,看到有士兵在鋪設與溝渠平行的金屬導軌,而第三道溝渠已經鋪設完成,是兩條金屬軌道。
整個基地靠前區域,像切蛋糕一樣,被三道溝渠切了三刀,三刀過後再行500米,沿著主乾道開始上高架橋。
易風有些難以置信的看著眼前的景象,依托高架橋,兩側竟建起了一座超過5米高的水泥牆,高架橋下方,剛好是戒備森嚴的出入口。
沿主乾道上了高架橋相當於翻過了水泥牆的牆頭,而高架橋本身又成為士兵巡邏以及連通水泥牆頂部警戒通道的樞紐。
高架橋長約800多米,很快大巴車行到最高點,易風從車窗向外居高而望。
沒想到眼前能看到的這片區域,從右側遠處山崗到左側海岔子的水道,外圍全是5米多高的水泥牆,其工程迅速堪稱奇跡。
不僅如此,高架橋所在的寬度近1000米區域,竟然從山崗到水岸又用4米左右的橫亙水泥牆,單獨隔離出一片區域,高架橋右側到山崗部分,其間看到有煙囪在冒煙,有人在切割金屬,有人在焊接,火花四射;高架橋左側到水岸的部分,是整齊的駐軍營房。
“侯東,這是什麼地方?”
“靠山崗一側,這是工區,鋼管、圍欄生產加工,1區幸存者的食物、水源保障等;靠水岸一側,是軍隊營房,他們施行單獨的後勤保障。”
“1區幸存者?1區在哪裡?”易風問。
“再往前,我們下了橋,過了這道矮一點的水泥牆,其實就算進入1區了,基地稱為安置1區。我們現在看到的高架橋下麵這一片,其實被稱為警備1區。”
說話間,大巴車逐漸下高架,4米多高的水泥牆從視覺上越來越近,也越來越高。等下了高架橋,主乾道兩側又豎起了鐵絲網圍欄,用來隔開主乾道與道路兩側的區域。
易風四人也知道進入安置1區了,因為道路兩側原本的草坪上、空地上、被夷為平地的香蕉林、拆掉圍牆的工業區、停車場,到處都是綠色的簡易帳篷。
空曠的、麵積大的區域,縱橫有序,帳篷成片安置,規劃進出、防雨排水通道。。
狹窄的、不規則的區域,則用帆布、大棚塑料借著周邊支撐物、地勢便利搭建。
大巴車沿著鐵絲網通道,持續向前,左右兩側少有人進出走動,反而是一些孩子,聽到大巴車的聲響,一個個蓬頭垢麵、破衣爛衫的趴著鐵絲網向大巴車觀望,還有不少把小手從網孔裡伸出來,呼喊著、祈求著。
“給點吃的吧?有吃的嗎?”
“怎麼隻見孩子?”易風問。
“有體力的,有一技之長的,都去工區、山上、溝渠等地方做工去了。沒法做工的,多休息,減少運動量,保存體力,節省糧食。”
老董頭接口道。
易風看著四處奔跑追逐的大小孩子,又問:
“沒食物?”
“有,但不乾活配給很少,幾十萬人被困在這兒,這些孩子還能跑能喊,基地的首長已經很不容易了。”開車的王崇歎口氣。
“是啊,孕婦和三歲以內的母親,都是按一個半人的量配給。即便這樣,擔驚受怕、缺醫少藥,也免不了天天死人。”老董頭也邊說邊搖頭。
“配給物資從哪裡來的?”趙盾問道。
01小隊車上的物資,門口士兵一點沒動,很是驚喜。畢竟01小隊就是餓的不行了,才主動出去冒險的,按此推論,基地裡物資自然十分匱乏稀缺。
“不知道,應該是軍隊上麵統一調配的,經常看到有運輸船到碼頭。然後警備1區的工區,就會集中製作和分發配給,這個活兒老賴去乾過。”說話的何阿姨與趙盾座位比較臨近。
“怎麼分發,會不會分配不均?會不會一擁而上?”易風扭頭,看向老賴。
“不會,這個就要說科技先進了,我都從沒想過,熬好的米粥倒進一個大桶裡,然後大桶被自動升起,裝在一台類似特大號自動咖啡機那樣的設備上,所有人排好隊,刷一次臉,機器自動識彆、自動匹配定額,然後釋放應得定額的食物量和飲用水。不用擔心分配不均,也沒法瘋搶或重複領取。”
“這麼先進!”易風忽然感覺有一絲念頭飛過,但沒抓住。
“是啊,設備就在工區與安置1區分界的那道隔離牆上,專門留的窗口,有100多台,安置2區,差不多也有100多台。”老賴聽何阿姨提到他了,自然也要說兩句。
“那你怎麼沒繼續乾了?”趙盾對後勤有經驗,老賴相當於乾食堂,理論上比01小隊危險係數低啊。
“開始,他們問誰會做飯,我說我會做,然後他們看我的體格形象,把我當廚師了,就要了我。後來發現,我不是大廚,就把我開除了,可惜了!”老賴一臉惋惜狀,把大家一下子逗樂了。
車輛繼續向前,出現了樓房,但顯然眼下的住戶都已經不是原來房子的主人,一座座四五層的民宅中,偶爾探出一張營養不良的臉。
易風有些懷疑,這些建築如此超載超容,究竟安置了多少人,以至於狹小的陽台上都有人安了家,一旦出現異常,隻怕無處可逃。
然後易風就發現了幾乎每家每戶的窗戶、陽台上都綁著一捆繩索,而且後麵出現的高樓大廈,也隻有7樓之下有人影晃動,更高層完全是無人居住狀態,因為沒見到繩索。
“繩索是用來索降?”易風問侯東,侯東豎起大拇指。
“高層不讓住人?”趙盾指一指一片帳篷海道。
“讓住沒人住。一是沒電,上下樓消耗體力,超過六層就費勁了,二是太高、索降容易摔死,三是住平地容易找工作、領配給,四是治安不好,一般是大家族或有勢力的能抱團,才敢住。”
大巴車一直向前,兩旁鐵絲網柵欄跟著的孩子,換了一波又一波。
葉天語看看車上的物資,又看了看易風,看看王翠、王崇等人,默不作聲。
大家沉默著看著車外的光景,看著成片的帳篷海,看著樓層偶然打開的窗戶,看著偶爾列隊經過的巡邏士兵,最後都一閃而過。
大巴車繼續向前,終於帳篷海變得稀疏起來,主乾道兩側也漸漸變得空曠,當然這種空曠是相對而言,實際上越往後越呈現出這片區域原本的風貌。
左邊出現一座工廠,招牌上寫著“富豪造船廠”,裡麵未完工的船體、相關的設備、大型組件仍是之前下班的模樣,隻是裡麵巨大的穹頂工棚內,停滿了輪式裝甲車、坦克,乃至雷達車和對空高炮。
與之相鄰不遠,原本是個加油站,如今已經被大幅擴建,將旁邊原本屬於學校的操場圍牆推平後,操場裡停滿了尺寸不一的油罐車。
“我們也執行過搜索油罐車的任務。”王翠見天語的目光正看向那片操場。
“哦,有動靜。”葉天語輕輕說了一句,易風三個人都聽到了,警惕的看向那片油罐車。
葉天語左手卷成筒狀,右手伸一個手指,做輕輕敲擊左手狀,易風三人了然,某個罐體有異常。
易風看向船廠裡的裝甲車,輕輕搖頭,而天語三人輕輕點頭。
此刻的道路右側,觸目所及全是一片一片的太陽能光伏板,離地均在3米左右,一直延展到山體上。
以至於易風四人驚訝於它的規模,竟難以分辨這是過去就有的,還是灣仔幸存者基地的軍方新建的。
侯東見四個人都在關注光伏板,主動介紹道:
“山坡上的是原來有的,其餘是基地新建的,新建的部分一半是去彆的山頭拆回來的,一小部分是搜糧隊四處運回來的,還有一部分之部隊提供的。”
“部隊儲備這個?”易風隨口道。
“應該也不算吧,聽說是部隊從愛琴島上拆來的,愛琴島之前一直在搞島嶼開發建設,有大量的基礎建設物資,是吧,王叔?”侯東不敢確定,問題回到了王崇。
“聽說是愛琴島上的建設物資,因為規劃要開發愛琴島,之前不停的有混凝土車、砂石木料,各類基建材料的大車,川流不息。島上之前甚至還有一個臨時水泥製備廠,一個鋼管加工廠,否則哪來那麼多水泥磚、圍這麼大麵積的水泥牆,還有咱們手裡的鋼管,都是直接跟部隊領取的。”
“好吧。”易風看看車座椅下的鋼管,暫時相信了。
至少易風的一個疑問有了答案,01小隊這些尺寸幾乎一致的鋼管,刃口開的也是規格工藝相近,不是什麼人能拿塊磨刀石磨出來,甚至隨意改造成型的。更像批量生產的標準件,之前經過工區基本確定了加工問題,現在也解答了來料問題。
車輛繼續前行,右側仍然是大片的太陽能光伏板,左側靠海岔子的一邊,出現了一個簡易碼頭,幾艘挖沙船停靠在碼頭上,幾輛帶金屬蓋板的泥頭車也正停在碼頭水泥路上。
這應該就是王崇說的負責外運垃圾的挖沙船了。
繼續向前,大巴車遠遠又看到了高達5米橫貫基地和主乾道的水泥牆。
看來真有一個臨時水泥廠,眼前再次出現的水泥牆足以說明一切。
大巴車慢慢接近水泥牆,最終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