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喜喪
沙城他們也是有家的。
落地一千多平的大彆墅,前有花園後有湖。
沙城的房價較低,這套大彆墅剛買的時候也才花了五百多萬。
還是帶裝修的那種。
這次回來都沒路過那邊,直接回家。
定製版的考斯特到農村,想低調都不行。
他現在的身份擺在那裡,每次回來周邊鄰居包含村裡那些親戚,都會出來放幾掛大鞭炮。
陳平生也會給他們一個幾萬紅包。
這些錢對他來說不算什麼,對那些長期在老家務農的親戚來說,意義非常大。
陳平生也就是先回家一趟,下午就要去看宋妍希的親爺爺。
老人家的身體不知道怎麼回事,今年突然就差了很多。
在醫院待了幾個月還都是他們家出的錢,後來自己看到那個醫藥費後,死活都不住院了。
說什麼也要出來。
開什麼玩笑,他可以現在就死,絕不能躺在高級病房裡每天還花一兩萬。
這不是拖累子孫嗎?
再有錢,也沒有這樣花的道理。
宋爺爺在這件事上的態度很明確,說什麼也不願意再花他們家一毛錢。
老人家臨了臨了,倒是倔強了一把。
宋妍希不同妹妹宋舞,她妹妹很小就被接到京城了。
她一直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早些年奶奶就走了。
剩她爺爺一個人,現如今終歸是爺爺也開始熬不住了。
人世間的生老病死,沒有人可以避免。
哪怕他家富成這樣也不行。
宋妍希哪也不去,就天天在家陪爺爺。
老人家看著一天比一天憔悴,蒼老。
要是一直躺在醫院,說不定還能堅持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
為此要付出的大概就是超千萬的醫療費吧。
可現在出了醫院後,身體明顯的在急劇惡化。
如此狀況下,怕是連三天也無法堅持下去了。
多少老人在生死彌留之際,兒女忠孝兩難全的。
有錢的還好。
你要是沒錢,這種老人病那就不可能治好。
就這麼一直在醫院耗著,一天下來就是小幾千。
農村幾個老人能一直這樣治下去的。
老人家臨走之前的最後一個心願,竟然隻是想再聽一出花鼓戲。
恰好,宋妍希的奶奶就是唱這個的。
或許對他來說,走了也就是去另外一個世界找老伴吧!
農村夫妻就是這樣,經常會因為一些生活瑣事,以及柴米油鹽吵得不可開交。
但老了之後,過個馬路還會相互攙扶著。
老伴也會在一旁提醒,老頭子你注意一點,前麵有車。
這或許就是愛情的最好歸屬吧。
老伴老伴,一起從青年走到白發蒼蒼。
宋爺爺的離開,屬於喜喪。
活到八十多才走的。
陳平生跟宋妍希一塊,親自為爺爺扶棺抬靈。
村裡動靜那也不是一般的大。
所有人都知道,宋妍希從小就是在這長大的。
而陳平生也經常過來帶著她去摸魚抓蝦。
兩人差著年紀的青梅竹馬,長大之後還順利的結婚生女。
這一切的一切,可都是有宋爺爺親自支持的。
甚至他沒地吃飯的時候,也都是在這邊吃的。
老人家走得也不算突然,現如今大孫女跟大孫子也都從京城趕回來送他這最後一程。
老人家該是走得安心了。
最終入土這天,村裡豪車來了無數。
遠遠的壓根望不到頭。
甚至就連楊蜜,趙麗影她們這些大明星,也都從魔都那邊趕了過來。
還有集團內的一係列高管,以及他的那些親朋好友。
常福本來是沒打算回來的,那是不知道宋妍希的爺爺會走這麼快。
當晚就乘最快的飛機到了沙城。
包含張濤,劉景他們也是一樣。
席辦三天,最終的入土儀式。
當地鎮上,包括縣裡同樣都來了領導。
甚至還專門寫下悼念詞,言語之間儘是對宋爺爺這一生的讚賞。
從小六兄弟,身為老大的宋爺爺。
打過鬼子抗過搶,還在饑荒年代撐起了自己的老大責任。
陳平生不知道這悼念詞是誰寫的,他隻是感覺寫得特彆有才罷了。
既顯示了當地政府對老人家的肯定,又顯示了他這平凡一生的可歌可泣。
事後,陳平生宣布對當地捐款三千萬。
主要就是負責修建三所希望小學跟新式農村衛生院。
另外還有一千萬拿來對當地貧困戶的補助性捐款。
現在的農村貧困戶,那基本都是身體有點問題的。
好比村角的那個聾老太,西邊因工摔成殘疾的六大爺。
身體要是沒問題,隻要稍微勤快一點,吃飽飯基本還是沒問題的。
至於農村現在普遍的光棍多,彩禮越來越高。
他也無能無力,改變不了。
這明顯是一個時代的大勢,甚至還因此專門催生出一個靠彩禮賺錢的撈女門道。
他這可不是誇張,去年那個要了18萬彩禮的二婚帶娃女,今年又離婚了。
然後奇葩的是,她今年又在相親。
更奇葩的是,還真的有很多人願意去。
更更奇葩的是,三婚彩禮還提高到了二十二萬。
陳平生真的不明白,這是哪個傻子還敢找這樣的人結婚。
這明顯是一條不錯的生財之道了。
每年靠彩禮就能賺幾十萬。
還不用外出打工那麼累。
這種風氣要是發展起來了,他覺得對那些農村普通家庭來說,真的是一種莫大摧殘。
結婚一身債,離婚垮兩代。
老人家的喜喪辦了整整三天。
場麵那是村裡人一生未見,很多人也是這個時候才真正了解陳平生在外的影響力。
就不說捐出去的三千萬了。
平時僅僅隻能在電視跟新聞上見到的大明星,也來了一大堆。
雖然都沒有待太久,但大明星這種身份肯現身在這種小村裡。
可見其恐怖的影響力。
……
辦完宋爺爺的喜喪,陳平生哪也沒去。
想見他的人特彆多,鎮裡領導,縣裡代表。
當乾部的親自來家見你,那是麵子。
想不見就不見,那才是底氣。
他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