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生在家,來給他送禮的鄉親無數,多數都是提著一些農村土雞蛋,又或者是土雞等。
他也去看了爺爺奶奶,知道他們身體都還健康後,他也就在八月十九號這天搭著直升機返回大廣州。
沙城還有不少一二號人物想見他,都被他拒絕了。
大屁娃又暈機,比第一次還利害。
哇哇吐個不停,十分鐘之後就精神抖擻的在他這總部大樓背著小手。
大王去巡山了。
廣東總部還是他四個總部裡麵最高的,早在五月份的時候。
他就在集團內部成立了一個圓夢基金,主要就是扶持內部員工創業的天使基金項目。
要說這個項目出來之後,哪裡的員工申請最多,主要還是沸羊羊廚師。
有廚師在店裡工作,泡到人家女店長的。
然後兩人一商量,直接向圓夢基金申請三十萬開廣東自助餐廳。
也就是那種十七八塊隨便吃的快餐廳。
彆說,生意還真的挺不錯。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還有廚師找到女服務員當老婆的,同樣申請一筆資金出去開中式快餐店。
圓夢基金短短三個月過去,在廣東這邊衍生出來的餐飲小店,已經高達兩百多家。
各種各樣的店都有。
賣早餐的快餐的,蒸菜館的,開夜宵店的。
啥啥都不缺。
認真來說,廚師還是挺好創業的。
技術在手,吃飯不愁。
尤其還是那種在沸羊羊乾過一兩年的廚師,要是再能搭配這邊的一個女管理。
那出去開店基本都是能賺錢的。
因為沸羊羊的管理非常完善,係統的在這邊待兩年,能學到很多東西。
圓夢基金主要就是扶持內部員工創業的一個天使投資項目。
既然是扶持項目,那這邊的資金用途自然還是很優惠的。
歸還投資本金後,圓夢基金隻會占門店20的分紅股。
這已經算最好的了。
要知道按投資比例,圓夢基金可是出七成。
之所以不全部出,主要還是避免那些申請的員工不珍惜機會。
說白了,全部拿父母錢創業的,自古以來就沒有幾個能成功。
崽賣爺田那是肯定不心疼的。
自己要是連三成資金都拿不出,然後還夢想著當老板,不用懷疑。
必死。
後期還拿兩成分紅,就是彌補那些虧損項目了。
哪怕他這個項目隻扶持內部員工,這些員工還必須是門店表現優異的。
成功率也最多隻有三成。
一大部分人還是要失敗而歸,陳平生發起內部的總結跟討論之後。
成功原因無外乎兩點,創業者前期特彆能吃苦,什麼都親力親為。
還很能堅持,抗壓能力都還不錯。
達到這幾點,基本都能獲得小成功。
至於失敗的那也很簡單。
請幾個員工翹起腳丫子一門心思當老板,啥事都喜歡吩咐彆人去做。
生意不好之後就開始自暴自棄。
掙紮一段時間,實在不行還是想著回集團好了。
退路一旦想好,那離關門也就不是很遠了。
說白了當員工跟當老板,還是存在很大壁壘的。
像陳平生自己最早去乾水果店,他們那個時候為了賺錢是真的能拚命。
投資幾十萬的店,一旦失敗老婆孩子可能都要沒了。
一點退路都沒有的情況下,一天睡三個小時都夠了。
起來第一件事想的都是怎麼將水果賣得更好,時間一長它也就真的好起來了。
認真來說,結過婚的人創業還是靠譜很多的。
女朋友都沒一個的,賺錢的動力弱了一大截。
時不時都會想著去哪裡玩一下。
圓夢基金就目前來看,肯定還是虧損的。
所以需要這邊的項目投資人,不斷的去總結經驗,然後提高成功機率。
他也在內部組建了一個投資團隊。
這裡麵鹿角咖啡,啵啵奶茶,以及騰升水果的人都有。
大家創業經驗豐富,才能更輕易的發現,並找到那些能成功的人或項目。
要不然真的就是憑運氣。
沒有創業成功經驗的人乾投資,基本都是一乾一個死。
好比小王,他爸那麼厲害。
還是首富級彆,身邊各種資源數不勝數。
就這乾投資都敗了,究其原因還是他自己本身就沒有創業成功的經驗。
僅靠理論跟書本上的知識來乾投資,壓根行不通。
國內最厲害的那幾個投資人,沈南朋,雷布斯,誰不是自己創業經曆特彆豐富。
這才能在投資界鼎鼎有名。
他這個圓夢基金還不大,但裡麵的項目審批以及投資人,都是從幾家上市企業裡麵抽調出來的骨乾精英。
未來不止是投錢,還會從那些孵化出的小項目裡麵,挑出幾家真正能成長為上市企業的大項目。
從而給到人力資源上的扶持。
現在說白了還是養蠱階段,給點錢讓你自己去市場拚。
拚出來了再給你一點,換個大一點的池子接著拚。
一家變兩家,兩家變五家那種。
到了五家之後,你如果還能保持經營成功,那就有可能直接得到集團內部的人力資源扶持。
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起飛階段。
對騰影包括圓夢基金來說,不管你是開幾家店,都是小打小鬨。
不值一提。
隻有等你真正呈現出能跑全國市場的時候,集團才會下放人力資源到你頭上。
走到那一步,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楚秋燕。
普通人想靠自己拚出一家上市企業,這跟做夢都沒什麼區彆。
強如沸羊羊總裁高虎,要是沒有他扶持,他也隻是在沙城多開幾家火鍋店罷了。
這就是資本的力量。
所以,圓夢基金也被定義為內部養蠱孵化項目。
一百個甚至一千個優秀店長,或者是員工拿著同樣的一筆錢起跑。
失敗的直接淘汰。
成功的再進行二次起跑。
慢的,經營狀況跟不上的,淘汰。
這個時候,最多也就隻會留下五到八個小團隊。
然後進行三次起跑。
勝的那一個,就有可能拿到最終的集團資金人力資源,流量等全方位扶持。
說白了就是賽馬模式。
圓夢基金,每年會從他這邊拿到二十億資金。
至少孵化八千到一萬個創業小團隊。
真正能拿到集團最後扶持資格的,也就千分之一的機會。
而從這個千分之一裡麵,隻要成功兩到三家。
那圓夢基金的成本也就全部回來了。
剩下都是利潤。
這就是陳平生為自己設計的投資之道,他壓根沒時間聽你講項目有多優秀,先拿到市場跑一圈再說。
跑贏三五圈,再談後麵的事。
市場才是論證結果的唯一真理。
他根本不會聽你講太多。
之所以能這麼乾,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線下門店已經超三萬家了。
要是將所有門店的員工全部加起來,騰影集團已經是個百萬人口的超大型企業。
擁有這麼多員工,才能啟動這種賽馬機製。
員工基數都不夠,那完全就是扯淡了。
他在廣東整整開了三天會,外人都不知道他具體講了什麼。
隻有內部如高虎,蕭單純,以及她新加入的表姐才清楚。
騰影集團,已經真的在走二階段的創業模式了。
所有項目,通過賽馬機製決出。
然後再拿到集團最終的決策麵,考慮是否砸重金,扶持到上市階段。
這麼搞下去,天知道幾年之後,騰影集團在傳統市場,又會是怎樣的一番局麵。
隻能說走到現在,騰影的戰略發展方向依然十分清晰。
大家該乾嘛還是乾嘛。
並不會因為膨脹到這個程度之後,就得一些大企業病。
陳平生依然堅持,騰影隻是一個創業型企業。
保持內部競爭的同時,不斷的去優化市場,優化團隊。
也是它每天都要去做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