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落後的可不僅僅隻是經濟,還有封建迷信。
以及那些傳統思想。
陳安安在這邊捐建了一所兒童圖書館,又給他們建了一家僅能學習的電腦圖書室。
她這也是希望這所山區的留守兒童,能通過這兩個地方看看外麵的世界。
歲月匆匆轉眼到了六月底。
小胖孩從醫院回來之後又開始活蹦亂跳,他還是如往常一樣喜歡來跟二屁丫玩。
因為二屁丫總能說一些他不知道的事,這讓小胖孩特彆感興趣。
村裡的那二十幾個留守兒童也經常到他們這邊來玩。
因為二屁丫特彆大方,時不時的就請他們吃外麵帶進來的那些好東西。
從最早的抗拒再到現在的接受,慢慢玩到一塊。
這個過程二屁丫用了整整半個月。
而她姐姐陳安安小大人似的,已經很少跟她們一塊去玩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她更多的還是去走訪。
村裡要是誰家孩子的父母從外麵打工回來,他家小孩都會歡天喜地的高興好幾天。
然後再次目送他父母,坐向遠行的列車。
這仿佛就是一個輪回,每年都要發生,每次都要依依不舍。
然後再等著父母下一次回來。
相比之下,二屁丫都覺得自己是非常幸運的。
因為她不用跟父母分開,更不用一直留在這樣的小山村。
暑假期還會有一些父母,將自己的孩子帶去城裡生活一段時間。
跟他們一塊擠在小小的出租房,然後早出晚歸一日三餐。
這大概就是留守兒童長大的過程了。
每天都在等著父母回來,回來待不了幾天又要出去。
薑依瀾過來問陳平生,有什麼辦法能讓這些父母留在農村?
陳平生很難回答她這個問題,因為騰農養殖就是乾這件事的。
以他能力想要幫一個這樣的村脫貧致富,那絕對是輕輕鬆鬆。
但幫了之後呢?
全國多少個這樣的村,他根本數都數不過來。
所以隻能奉勸村裡的這些人,與其死守這樣的一片孤僻之地。
不如搬去外麵生活。
要想富先修路,山區的路最是難修。
他的建議是拿出一個小目標,去縣裡給這一百多戶直接買上一百多套房。
總體搬過去遠比發展這樣的落後山村要劃得來。
這就是他的建議,或許不會被大家理解但也是最優解決方案。
這種地方人口太少,連地方正府都認為花大幾億將公路修過來的價值太低。
更不要說他了。
薑依瀾認真考慮,隨後又去找村長商量。
村長大驚,又找來大部分村民。
最終一致同意搬離這個落後的小山村,不管是為了家裡孩子還是為了外出打工的兒女。
搬去人口密集一點的縣城,都是最優選擇。
而這個小山村過年再回來就好。
以前是沒條件搬,現在有條件之後哪還能不搬啊。
村長還特意過來感謝陳平生,其實這一切不過都是陳安安的主意罷了。
她一個人走來走去,最終得到的答案就是集體搬離。
離開這樣一個既沒教育資源,又沒醫療資源的貧困山區。
而她們一家也要因此回魔都了。
剩下那些事也不再需要陳平生去處理。
他自己的錢不會交給任何外在慈善基金,隻會一筆一筆的花在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