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邊的風景名勝。
……
魔都,金山超級彆墅。
大姐不在家,二姐當大王,二屁丫這日子瀟灑得不行。
小三陳路每天悄咪咪出去,誰還不知道他是去找蘇小熙啊。
小弟也可憐,從小到大沒幾個朋友就一個蘇小熙陪他玩。
也可以說他隻喜歡跟這小姑娘玩。
二屁丫戴個超大蛤蟆鏡,陽台上甩了三根釣竿在湖裡,哪隻釣竿的鈴鐺響了,她就拉哪隻。
再有幾天,大大大公司就要上班了,她也要去那邊當三大總裁。
小日子不要太舒坦啊。
等她小姑來了之後,陳琪還喊她一塊出去玩,二屁丫不答應,跟小姑出去有啥好玩的。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要去也是她一個人單獨行動啊,說跑就跑。
二屁丫自己找家裡保鏢開車帶她去逛街購物。
到了初五,魔都就恢複了往日熱鬨,很多打工人都從家裡上來了。
這些人都是一個城市的基礎啊,沒有他們,階級差距還如何體現啊?
一般本地家庭又哪還有優越感。
日子悠悠,轉眼一月就已經結束。
2月1號,整個騰影集團恢複了正常上班期。
2023年的開年第一天上班,陳平生還是為大家準備了不少新年禮物。
每人一個八百八的新年紅包,再加一張萬達廣場的兩千消費抵扣券。
按他總部這員工基數,輕輕鬆鬆兩三億沒有了。
去年一年,集團將那些傳統虧損企業都給並購重組之後,新年不過半個月時間。
他竟然賺了好幾百億美金,真是人賺錢的時候,喝涼水都來錢。
英偉達股價突破九千億美金,暴漲一大截,距離萬億近在咫尺啊。
他迄今為止還有4%的英偉達股份,雖說每年要為魔都捐款百億左右,還要持續二十年時間,看這架勢好像並沒壓力啊。
不止英偉達大漲,穀歌也跑出了一萬六千億美金的市值。
他在穀歌上擁有1%的股份,換算成人民幣大概就是160億美金。
這錢還真是越花越有。
童澤蘭給他來了一個視頻通話,告知他有一個大項目準備投資,大概情況就是海外建城。
去年他不是往海外投資基金裡麵拿了三百億嘛,大家一塊湊了1800億在裡麵。
現在就是準備用這個錢來造一座海外大城,包含商業住宅,寫字樓,醫院,購物中心,學校等一切硬件設施。
他們資金盤大,最好的投資方式不是分散,而是集中起來。
一記重拳砸下去,一座冉冉升起的新城就會被造起來。
之所以投資這種項目,主要也是追求長期且穩定的回報率。
他們挑選的海外城市,都會有一個共同團隊,那就是經濟往上漲。
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都會往上漲。
這一點非常關鍵。
海外投資是童澤蘭跟沈南朋他們去負責的,陳平生也隻是了解一下而已。
並沒有太多建議,主要還是他自己很少出國。
國內這幾年的經濟形勢肯定是不容樂觀的,哪怕瘋漲七八年的短視頻領域,流量也好像到底了一樣。
普通人再想在這個領域創業,沒有資本的扶持也是極難起來。
騰憂傳媒都需要通過不斷的擴張領域,來支持集團的業務增長。
更不要說其它那些小網紅公司了。
現在想要培養一位網紅出來,運氣依然是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就是公司的砸錢打造了。
騰憂拿到騰影娛樂的控股權之後,在培養網紅這塊已經沒有人可以比它更快。
這也就成了它的核心優勢之一。
而且網紅轉明星,也沒有哪家企業比它更有競爭力。
這同樣能增加它的核心競爭力。
至於騰飛新能源,雖然已經完成了海外擴張,銷量一時半會還提不上去。
也就能欺負欺負那些弱小的對手,bba,豐田,本田這些包括特斯拉。
離開了國內消費群體的特殊情感之後,彆說領先他們一大截了。
根本不在一個層麵上。
百年車企不是開玩笑的,國內的bba包括豐田,本田大部分都是合資車。
特斯拉更不用說了,全球排第一的純電車企,23年的淨利潤為149億美金。
換算成人民幣就是1100億左右。
哪怕國內民營企業當中最強的華為,2023年的淨利潤870億,也比它少了兩百多億。
可見它這個世界第一不是開玩笑的。
國內存在消費情懷,這種情懷讓大部分人優先選擇國產。
這也是國產汽車包括電子產品最好的生存土壤,離開這種土壤後,那就要真刀真搶的拚刺刀了。
陳平生之所以不讓騰飛新能源啟動過度化營銷,也有這方麵的原因。
畢竟國內說得再厲害,出了自己的地方後就被特斯拉包括bba吊打。
這怎麼看都是一種恥辱。
騰飛新能源僅僅隻是在海外剛起步而已,不管是品牌力還是影響力,都跟那些百年車企無法比。
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真正立足,當然,這也取決於他們什麼時候能真的突破固態電池的核心技術。
完成充電半小時續航一千五百公裡,價格還能卡在五萬美金。
到那一步他才會有核心競爭力。
汽車比手機來說,選擇上明顯會更加謹慎。
這也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沉澱品牌跟客戶口碑了。
尤其還是在國外油價並不高的情況下,他是計劃再用五年時間,徹底成為全球銷量排前五的車企。
這個目標現在看來還是有些遙不可及,關鍵未來的新能源車企,最多也就能生存四到五家。
誰要是擠不進前五,大概率是要被淘汰的。
如手機一樣,除小米,華為,oppo,vivo,三星,蘋果外,很少會去購買其它品牌。
全世界高端品牌,更是隻認三星跟蘋果。
未來的新能源競爭明顯比這更嚴重,典型的贏家通吃。
任何一家車企都不可能靠一直虧損來維持。
22年,騰飛新能源僅做到盈虧平衡罷了。
距離盈利隻是一步之遙了。
最難的還是在海外市場當中存活下來,甚至還要活得非常好。
這無疑是很大一個挑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