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雙方聊的差不多了,李烈把事先準備好的采訪大綱給了張潮,讓他做好準備。如果可以的話,最好下午就能進行。
時間也到了中午,在校領導的堅持下,幾位客人也“勉為其難”地接受邀請,去校外的飯店用個工作餐。
張潮雖然是焦點人物,不過學生顯然不適合上桌,所以還是要回宿舍拿飯卡去食堂解決午餐問題。
幾位領導、老師,加上一個張潮,說說笑笑地走下行政樓,結果正碰見政教處的黃健國主任,客客氣氣地把張潮父母送了出來。
黃健國主任覺得自己熬過了自己人生最艱難的1個小時。在情況不明的態勢下,麵對張潮父母的接連詢問,他發揮了120%的官僚本事,話說得那叫一個雲山霧罩、密不透風。
直接把張潮父母聽懵了。他們倆都做好放低姿態賠不是、人前教子武訓徒的準備了,結果兒子到底有沒有違紀被處分都搞不清楚。
張潮父親也是資深老師了,聽黃健國東拉西扯了半天也沒有句實話,心知一定有什麼新情況,呆著也沒用。於是乾脆就帶著老婆告辭了,想直接找張潮了解情況。
結果剛走出政教處大門,就看到自己的寶貝兒子和一群一看就是領導的人物談笑風生地走下樓。
張潮見到父母也很意外,喊了聲:“爸,媽,你們怎麼……這麼早來了?”
張潮母親臉色一沉,就要訓斥道:“還不是你……”
幸虧班主任老王見機得快,立刻就堵住話頭:“張潮爸爸、張潮媽媽,好久不見。張潮真是個好孩子,給我們學校爭光了,我們要好好地表揚他!”
張潮母親也是個懂事的,立刻就閉了嘴。
吳興雨特地上前和張潮父母握了握手:“二位真是為我們培養了一個好學生啊!今天請你們來,就是一起見證一下張潮的光榮時刻。時間剛好,一起吃飯吧。”
就這樣,張潮父母迷迷糊糊地就跟著領導們去飯店了。
張潮自己在食堂吃過午飯,沒有去廣播站,而是回了宿舍看采訪大綱。
除了現場報道,絕大部分的人物采訪都不是即時的。采訪者事先就要和受訪者溝通好,首先確定對方是否願意接受采訪,然後把采訪提綱給受訪者,做好采訪準備。
采訪過程,大部分情況下也不是一氣嗬成的,它受製於受訪者的情緒控製、語言表達,以及是否達到采訪者預期的采訪效果。
像拍電影電視劇那樣一個鏡頭反複重來,才是大部分采訪的常態。最終無論是形成文字報道還是電視報道,都是經過剪輯和整合的。
電視報道有時候為了播出效果,編導、記者甚至會讓受訪者用不同的情緒,把同一句話演繹多遍,最後看哪句最出彩,才剪進成片裡。
文字報道就更不用說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口若懸河又條理清晰的。很多時候都是記者“屎裡挑金”,從受訪者支離破碎、邏輯混亂、拉拉雜雜、毫無重點的一堆素材裡,儘量拚湊出能傳達完整信息的話語來。
李烈這次給的采訪大綱很詳細,從張潮個人的情況,到寫作的動機,再到發表平台,以及對中國教育的思考、錄取公平的看法……林林總總,大概二三十個。
其實有一些問題甚為敏感,張潮也覺得不好回答。看來這個李烈準備得十分充分。
自己也要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應對。
采訪被安排在下午4點左右。張潮也被免了下午的課,可以精心準備。
大中午的張潮能在宿舍呆著也算近來一件稀奇事,他向來是吃個午飯就消失不見的。
不過宿舍裡現在也沒有什麼人敢打擾他了。不僅是舍友,就連所有的同班同學,都感覺張潮似乎與他們越來越不同。
偏科到極致的成績,《你的答案》的詞曲作者,還有不管麵對電視鏡頭還是幾百個聽眾都能侃侃而談的從容姿態……
當然還有他和班上同學越來越疏離的態度——現在就連陳歡,都和他說不上幾句話了。籃球場上,也幾乎看不到他的身影。
張潮,就像高三(2)班班上的一個獨行者,正走向一條與所有同學不一樣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