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窩頭會館》是2009年由北京人藝排演的經典劇目,甚至堪稱21世紀以後人藝最經典的原創劇目。
《窩頭會館》講述了北平解放前一年,燕京城裡一個叫窩頭會館的平民小院兒裡,房東苑國鐘守著自己的小院和兒子,與前清舉人古月宗、保長肖啟山、曾經做過“暗門子”的廚子媳婦田翠蘭、前清格格金穆蓉等人之間發生的種種悲歡離合的故事。
這些掙紮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有著形形色色種種缺點——有的愛錢如命,有的嘴皮子刻薄,有的小心眼兒……他們與困頓的生活、苛捐雜稅、惡人欺詐乃至命運、人心作著各種抗爭,生活的艱辛最終不能泯滅人性的美好。
張潮上一世在學校教書的時候,上到《茶館》這一課,除了給學生看《茶館》的話劇視頻外,一定會找一個晚自習,再給學生放一遍《窩頭會館》,讓他們對比兩出劇目的異同點。
十年下來,少說也看了近20遍,布景和台詞幾乎是滾瓜爛熟,所以很快就敲下了第一行字:
第一幕(一九四八年夏處暑白晝)
【南城死胡同裡的一座小院兒,坐北朝南,雖然破破爛爛,卻殘存著一絲生機……】
張潮計劃在春節前完成這個劇本,留給劇社排演的時間也綽綽有餘,所以時間倒不是很趕,寫了開頭的一千多字就放下了——這是他現在寫作養成的一個習慣,有了文債就先開個頭,不開頭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去。
接著就是把《蝸居》調出來,迅速地瀏覽了一遍,確定沒有什麼大問題以後,就把文件發給了單英琪。
這個周末,張潮有件大事要做——考駕照的科目3。
不過這對上一世開了十幾年車的張潮來說,實際上比科目2還要簡單。
周六上午,通州科目三考場,張潮取完號就靜靜地等著,輪到他時,麵無表情地繞車一周檢查,模擬燈光、打燈、起步、直線行駛、變更車道、靠邊停車……一遍過。
馬上就辦理了駕照申領手續。
下午張潮就去了b的4s店——車他兩周前就抽空付了定金,今天剛好能提。
這年頭國產品牌還沒有起飛,更沒有五花八門的電動車,因此確定價位區間以後,可以選擇的車型不多,無非就是日係和德係打架。
經過簡單的比較,張潮就決定多花點錢,買了一輛2004款的b325,2.5l6缸發動機,218馬力,自己開起來舒服,以後如果要接接客人什麼的也不算掉份。
落地價格40萬多一點。張潮轉了一圈看沒什麼問題,當場付了尾款,直接在店裡上了保險,辦好臨牌,開著就走了。
連紅綢帶都沒讓4s店給係,也沒捧著花和愛車合影留念——一切從簡從快。
銷售等他走了還處於發懵的狀態,感慨道:“富二代就是不一樣,看年齡這應該是他的第一輛車,但是付起款來和買盒餅乾似的,一點儀式感也不要。”
張潮對車確實沒有什麼執念,當然也不需要什麼儀式感——畢竟隻是一個交通工具。有錢了就買好點,沒錢就買破點。
至於提速、操控什麼的,上一世開慣了電車的張潮對此基本無感。
本來他是想買個帕薩特的,結果當時查詢賬戶餘額的時候發現又多了200多萬,於是臨時決定提高一下預算。
不過開車回了北大街東院找物業辦理完停車登記手續,再開進小區以後,注意到路邊燕大師長們的車,他才發現自己好像有點高調了,不少散步的老教授都好奇地看過來。
不過買都買了,又不能去退,相信老師們會習慣的!
眼見要到元旦了,張潮已經快兩個星期沒去潘家園的公司那邊了。
12月31日恰好是周五,下課的早,張潮就開車去了公司,黃傑夫一看到他就大呼小叫起來,聲稱沒有見過張潮這麼甩手掌櫃的老板,什麼事都扔給他做。
不過張潮卻看到了黃傑夫眼睛後麵藏不住的笑意。
張潮問道:“下個月你就要去日本和集英社談周邊的事,資料搜集的怎麼樣了?”
黃傑夫拿出一疊紙,答道:“集英社對漫畫周邊的把控還是很嚴格的,基本要拿走收益的20%,其他是留給渠道商和零售店的,最後留給漫畫家的隻有2-3%。”
張潮皺眉道:“2-3%?這麼少?”
黃傑夫聳聳肩道:“可能鳥山明能拿多一點吧——不過可能性也不大。”
張潮道:“我們的情況不一樣,我和夏答都不是簽約給集英社的,我當時簽的是轉載的協議,裡麵不包含周邊授權。而且這次周邊形象設計是我們自己做的,所以你去談的時候……”
說了半天,最後定下來在島國按照10%的比例去談,最低是8%,集英社不同意就算了。
張潮最後特地交代:“你去島國和他們談,全程使用英語,一個漢字也不許往外蹦。”
黃傑夫疑道:“這是為什麼?島國人英語發音很怪的——他們的漢語翻譯應該還不錯吧?”
張潮神秘一笑道:“你聽我的就是了。總之記住,全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