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單英琪幾乎是尖叫著阻止張潮道:“你等等!”
她清楚這件事情一旦鬨大,聲譽真正被謀殺的不是張潮,而是春風社。
把張潮逼到賠錢也要把書免費公開給大眾,無論春風社本身遇到了多大的壓力,這麼乾隻會讓他們徹底失去作家的信任。
除非春風社以後隻想出版《安徒生童話》和四大名著。
單英琪道:“我現在就打電話給社長,你等我。”
說罷就開始給韓鐘良打電話,把張潮要做的事情彙報了一遍。不一會兒,單英琪就把電話遞給了張潮。
張潮接過電話,隻聽到聽筒裡韓鐘良用焦慮到冒火星的聲音道:“張潮,給我2個,不,1個小時,1個小時後我給你答複。”
張潮沉聲道:“好。等你1個小時。”
單英琪拿回手機,頹然坐在沙發上,仍舊心有餘悸,對著張潮感歎道:“你怎麼就這麼敢……”
張潮聳聳肩,去給單英琪添了杯茶,然後道:“這不是敢不敢,而是我隻能這麼做。”
其實無論春風社做,就張潮個人來說,從韓鐘良決定做這個“中間人”開始,他就對這個出版社失去信任了。現在張潮隻想通過這個辦法,撇掉春風社這個中間人,直接見到幕後是誰。
不然他做什麼,都是對著空氣揮拳。
這時候張潮家的門鈴響了,張潮過去開了門,隻見一個精神矍鑠的老人站在門口,手裡還拎著一個扁扁的盒子。
張潮驚訝道:“嚴……嚴教授,您怎麼來了。”
來的正是燕大中文係的老係主任,嚴佳炎教授。之前張潮剛搬進來的時候,和他在電梯間有一麵之緣。
後來張潮上過幾次他的專題課,不過並沒有過直接交流。
嚴佳炎把手裡的小盒子往上拎了拎,問道:“會下棋嗎?樓裡幾個臭棋簍子我下煩了。”
張潮忙把他讓進屋裡,道:“象棋就會一點,圍棋不會。”
嚴佳炎道:“就是象棋。我們下兩盤——你有客人?”
這時候單英琪也認出嚴佳炎了,連忙站起來欠身道:“嚴教授,我是春風社的編輯單英琪,您叫我小單就好。我來找張潮……有點事。不過沒關係,您二位下吧。”
說著,就讓開了茶幾前的座位。
嚴佳炎點點頭,坐到茶幾前,把扁盒子打開,裡麵就是一副棋盤和象棋。
張潮給嚴佳炎倒上茶,坐到了他的對麵。
嚴佳炎道:“我比你大,讓你先手。”
兩人把棋子擺好,很快就下成了當頭炮對屏風馬的常見布局。
這是象棋裡被拆解得最詳細的布局之一,有些分支甚至能一路拆到殘局去,還有很多對業餘棋手來說必和的下法。
嚴佳炎道:“年輕人下棋這麼暮氣沉沉。”
張潮不說話,直接來個急進中兵。
嚴佳炎笑道:“這才有點意思嘛——你沒有答應去那個國際協作計劃?”
張潮訝道:“您怎麼知道?”
嚴佳炎道:“我好歹是咱們現代研究會的會長嘛,院裡這種事一般都會問問我的意見。”
張潮道:“讓我8月去,那確實是好事。但4月就讓我走,嗬嗬,這是在勸我做縮頭烏龜呢。”
嚴佳炎道:“還挺有骨氣的嘛……4月,4月……怪不得有人火急火燎地做我的工作,讓我不要反對對你的推薦。我這好奇心就起來了。想讓我不反對,我也得了解你這個人啊。”
張潮道:“我就是一個臭寫的……”
嚴佳炎道:“那說明你寫到人家的痛處上了——誒,你可走漏了,將!”
張潮忙收斂心思,老將在大營上樓下樓好幾次,好不容易才擋下這輪攻勢。
局勢緩和後,嚴佳炎又問道:“他們不會隻給你甜頭吧?”
張潮看了一眼坐在旁邊,乖巧地像隻小兔子的單英琪,答道:“無非就是搞臭然後再捂嘴那一套。”
嚴佳炎道:“你說《爭鳴》?我看了。確實不像話,公器私用了。”
這時候單英琪的手機響起來了,她看了一眼來電號碼,然後就直接遞給張潮。
張潮按了下通話鍵,韓鐘良充滿疲憊的聲音就響了起來:“張潮嗎?我們春風社人微言輕,這件事我們摻合不起。《蝸居》出版,一切照常,最近加印的兩批書,一共10萬冊,我們馬上通過正常渠道分發出去。最遲下個星期,你隨時可以去各大書店檢查,看能不能買到。
另外,對方說了,他們馬上就派人和你談,明天,明天之內。你千萬不要衝動。”
張潮笑了,聲音卻沒有任何溫度,道:“您現在還以為我是在坐地起價,然後等著他們給我更高的條件嗎?真有意思。”說罷就掛了電話。
看到嚴佳炎用好奇的眼光看著自己,張潮略微把這兩天的遭遇說了說,嚴佳炎聽著眉頭越皺越緊,當張潮說到自己的稿件被好幾家報紙都拒絕的時候,老頭不說話,隻是把車往棋盤上的底線狠狠一按:“將軍!”
張潮看看了盤麵,發現自己已經無子可動,無奈地道:“我輸了。”
嚴佳炎把棋子一推,道:“這棋我贏得不痛快,而且你也不算輸。”
然後把棋盤一合,拎起來就走,臨出門前對張潮道:“我現在確實還不清楚你到底出了什麼事,但我很快會搞清楚。你放心,隻要你自己沒問題,燕大中文係誰也趕不走你。”
單英琪自然也坐不住了,她起身對張潮道:“我也要走了。希望這件事,不要影響到今後春風社和你的合作……”
張潮搖搖頭,隻說了一句:“我對春風社,很失望。你回去和你們韓社長說一句,加印這10萬冊銷完,咱們的合作關係就結束吧,我們簽個補充協議就好。”然後就關上了門。
單英琪在門外,臉色青一陣,紅一陣,最後也隻能歎了口氣,無奈地下樓離開了。
張潮剛坐到電腦前沒多久,就接到了東方興的電話,聲音誠懇地就像10多年後的賣貨主播:“張潮,你的賬號問題解決了。實在抱歉,最近公司在調整網站架構,不止是你,還有很多人的賬號都……”
張潮直接按了掛斷鍵。
沒一會兒,《讀書報》的編輯給他打來的電話,同樣誠懇地說道:“經過再次審核,你的那篇稿件,我們采用了,這周三就發。”
張潮馬上問道:“第幾版?”
編輯道:“一般這種和評論有關的稿件我們都安排在第9到12版的‘書評周刊’……”
張潮不說話。
編輯等了一會,無奈地道:“那我們放在第7版的‘人物’?”
張潮還是不說話。
編輯最後隻能道:“那放在第5版的‘眺望’,不能再往前了,再往前我要犯錯誤了。5版是文化學術界新聞熱點觀察專版,我們再給你加個編者按吧。”
張潮這才道:“那行。編者按發之前讓我看一眼吧。”
編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