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結束後,全連士兵都沒有被追認為烈士,而是被認定全部失蹤。
為了搞清楚當時究竟有沒有吹響過集結號,此後,他開始尋找大部隊。
最終發現在戰爭時期,他所在的團已經全團犧牲,當初對他下達命令的團長也躺在了墳墓中。
而當年的司號員告訴他,為了讓大部隊順利轉移,集結號根本沒有吹響過。
穀子地最後決定返回當年打阻擊的戰場,尋找犧牲在那裡的戰友,給他們一個最後的交代。
於是他找到了煤山上。
至於到底找沒找到,劇本沒寫。
“那麼多埋在地下的死人,怎麼就讓他挖出來了?”馮曉剛接過陸遠遞來的茶水。
劇組拍攝穩步進行,但關於劇情的結尾,卻遲遲沒下定論。
在這方麵,馮曉剛倒是挺能接受意見,經常拉著大夥討論。
關於結局,馮曉剛給出了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圓滿結局,當年犧牲的四十七個穀子地兄弟的遺體悉數被找到。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第二個是開放性結局,以穀子地在煤山上挖煤為結尾。
末尾鏡頭慢慢拉遠,並不打算交代穀子地是否實現夙願,留著空白,讓觀眾自己琢磨。
而第三個結尾,則較為悲壯和淒涼。
穀子地什麼也挖不到,被人當成瘋老頭,凍死在破棚子裡,臨死的時候手上拿著半個乾饅頭。
馮大導演顯然更傾向第三個。
編劇劉恒是個大圓臉,頭發略顯稀疏,他彈了彈煙灰,搖頭道:“我不同意!”
馮曉剛沒生氣,隻是靜靜看著他,等著解釋。
劉恒敲著桌麵道:“這個連隊的士兵已經全死了,你必須得留一個,曉剛你要知道觀眾是相信神話的。”
“什麼是神話?神話就是英雄最後一定會站在山頂上,所以穀子地不能死!”
馮曉剛扯著下巴上的幾根胡須,一時間拿不定主意。
忽然瞥見陸遠端著茶壺忙前忙後的身影,他笑了笑。
“陸遠,你怎麼看?”
陸遠覺得馮曉剛的問話,讓他有種高中上課被老師點名的錯覺。
他放下茶壺,看了眼屋內眾人。
王保強笑嗬嗬地麵帶鼓勵。
張晗予,額,太黑了看不清表情。
至於鄧朝則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
他尋思道:“那得看導演你想拍什麼類型的片子。”
“怎麼說?”馮曉剛直了直身子。
“若是要拍文藝片,那自然走悲劇路線,不讓觀眾哭到懷疑人生不許出影院。”
“若是拍商業大片,換成悲情結局就不符合商業片的格調。”
“此外,觀眾來影院是為了放鬆,他們的情緒需要得到宣泄,若是最後讓他們鬱悶地從影院走出來。”
陸遠沒再繼續講下去,意思已經很明顯,你既然拍的是商業片,那就是順著觀眾的心情走,儘可能在這個基礎上,走得不惡心,不廉價。
可馮曉剛這人,在電影方麵大抵是有點追求,考慮許久仍無法下定決心。
馮導還在猶豫,劉恒冷不丁的插嘴。
“乾脆三個結局都拍出來,點映時看觀眾反應,哪個好選哪個。”
“好主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