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第214章故地
第214章故地
“砰!”
聞章憤憤的拍了下椅背:“他和李念肯定認識,上樓時就見倆人有說有笑,八成是串通好的。”
馬伊利清醒許多,李念的演技相當稚嫩,磕磕絆絆的感覺不似作假,總體而言陸遠的表現確實更勝一籌。
她知道自家小男人演戲很有想法,有才華,但年輕衝動,是個暴脾氣。
於是拉著他的手放在自己肚子上,安撫道:“甭管是不是認識,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
“你呀,都是快當爸爸的人了,也該學著收斂脾氣,不然以後會吃虧的。”
聞章抿著嘴心裡不以為然,在他看來演員最重要的是演技,其他都得往後排。
他輕輕撫摸著媳婦的肚子,沮喪道:“想想還是有些不甘心,這部戲”
“多大的事,蝸居沒機會我再給你介紹下一部。”
感受著他手掌的溫度,馬伊利笑道:“娛樂圈沒有誰能一直紅下去,且看他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
聞章抓了抓頭發,疑惑地問:“什麼意思,怎麼就樓塌了,是不是有內幕消息。”
馬伊利搖搖頭,笑著不說話。
聞章咧嘴湊過去:“老婆,你快告訴我啊。”
“欸,你乾什麼,輕點,壓著寶寶了。”
“你快說,不說我就不放。”
“現在還不確定,年底,年底大概就知道了。”
《蝸居》拍攝時間定於十二月中旬,地點為魔都。
接下來的一個月,陸遠多數時間窩在家裡帶娃研究劇本。
拿到劇本進行初步的分析之後,他並未立刻著手為角色作小傳,而是跟往常一般,先瀏覽一遍,然後記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劇本直接給予的新鮮感受,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劇本的客觀實際。
觀眾看戲,都是一遍過,因此初讀劇本得到的第一印象,如何處動人、何處拖遝,往往就是將來觀眾看戲時所得的感受。
通讀之後,就能發現劇本的不足,然後反複閱讀,反複咀嚼,推敲品研,條分縷析,找到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
往往第一次閱讀劇本感到激動的地方,也正是人物“放光”的地方,反之也一樣。
藝術創作畢竟是通過創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進行工作的,凡是自己激動過、產生過共鳴的地方,才有可能通過再創作去感染觀眾。
如果自己不激動,腦子裡還打著很多問號,那麼要去感染觀眾是很困難的。
陸遠見過不少演員拿到劇本,先找自己有幾場戲,把自己的色角的台詞用紅筆畫出來。
而對整個劇本則隻是了了草草,粗粗翻閱一下了事。
這顯然是不對的,因為一部戲是個有機整體,每個人物、每個情節之間都是緊密相關,彼此聯係的。
對全劇缺乏深入細致的了解,勢必會影響對角色的正確理解和掌握。
劇本分析就像是醫生手中的解剖刀,為了排戲,必須解剖劇本,以形成演員構思。
除此之外,還要接觸各方麵的資料。
凡是有利於鑒彆劇本、加深對劇本的理解感受的,凡是與主題、環境、人物有關的,都應該在研究的視野之內。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才能獲得“發言權”,著手進行排練。
蝸居裡小貝的職業是it工作者,為此陸遠還特意觀察姐夫周鳴遠的走路姿勢,加班回家後的表情,和上司聊天時的語氣等各個方麵。
頻繁且無休止的騷擾,整的姐夫和老女人看他的眼神都怪怪的。
陸遠放下了筆,揉著眉心,不知第幾次地感歎道:“以前上學那會要是這麼認真,青華北大豈不是隨便上。”
聽到他的感慨,羅進眼珠子定在妹子身上,伸手拍了拍好哥們的肩膀,道:“老陸,你瞧那學妹。”
在分析劇本時,陸遠碰到些疑惑,打算回趟母校拜訪老師,順道在圖書館裡查點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