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總是講怪話,說什麼我是他的,我才不要是他的呢。”
陸遠環著她的腰,咧嘴問:“那伱是誰的?”
劉施施轉身,她今天紮著丸子頭,露出細長的脖頸,兩隻胳膊雪白如剛出水的嫩藕般,輕輕搭在他的肩上。
四目相對的刹那,她眼角帶笑,雙手摟著他的脖子,微微用力往下一帶,唇瓣貼著耳垂,吐出熱氣,道:“你的!”
“呼!”陸遠深吸一口氣,抬頭看眼不遠處的機場,道:“你是故意的吧。”
《唐山大地震》劇組籌建完畢,開機在即,他得動身趕往杭州,接下來仙三的宣傳不會再跟著,現在就是去機場的路上。
“什麼,什麼故意的?”她眨了下眼睛,咬著嘴唇,明知故問。
陸遠點點頭,道:“行,我現在就跟司機師傅說,不去機場了,找一家賓”
“欸欸欸,拍戲要緊,去機場,去機場。”劉施施急吼吼的一把捂住他的嘴。
“你捏疼我啦。”
早年的馮氏喜劇片對於內地電影來說,是一場及時雨。
在並不景氣的電影界,很長一段時間裡能夠為可憐的票房帶來生機和活力的恐怕就隻有他的影片。
馮曉剛的出現更是打破了陳、張二分天下的局麵,儼然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他早期導演的作品大多都是小成本的喜劇和賀歲片,商業元素較為淺層,內容符合大眾的娛樂審美。
娛樂的餃子皮,商業的餃子餡,以幽默調侃的方式抒寫著都市人的都市風情,這是馮式賀歲片的秘方。
隻是隨著電影產業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電影的商業屬性日益增強,馮大導不再滿足單純逗笑觀眾。
他看著張藝某各種獎項傍身,頂著內地第一大導的頭銜,嫉妒的質壁分離。
如果把內地電影圈比作一個威嚴神聖的藝術殿堂。
陳大導暫且不提。
張藝某身處殿堂中,他獲得了無數的榮耀和讚譽。馮曉剛則是殿堂外的人,貼近大眾使他更受歡迎。
張藝某嫉妒那個在殿堂外一邊偷笑一邊數鈔票的馮曉剛,馮曉剛卻羨慕那個在殿堂裡受人景仰和尊敬的張藝某。
《英雄》和《十麵埋伏》雖美麗且空泛,可張藝某卻維護了自身“殿堂級”大導的身份,始終把所謂的格調品位掛在嘴邊。
馮曉剛卻走向了相反的路,他渴望進這個藝術殿堂去沾染一把榮光,對殿堂來說他是個俗人。
所以他打算轉型,創作點不俗的作品來證明自己精通藝術,哪怕依舊賣笑,也希望賣的笑有品位,有內涵,有格調。
因此,才有了《唐山大地震》的問世。
七月盛夏,瓦藍瓦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
與張婧初的相遇是在上午,地點位於江浙大學之江校區。
她來得早,戲裡打扮,穿著淺藍色的格子襯衣,軍綠色的裙子以及黑色布鞋,梳著兩根麻花小辮,感覺與《孔雀》中的造型有點像。
外貌條件相當優越,眼睛大而明亮,長相清純,有一股柔弱小女人的味道。
陸遠對這位姐姐的威名略知一二,真真假假不清楚,但演技實打實的沒話說。
“婧初姐,你好。”
“我是該喊你徐長卿,還是餘則成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