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安慰道:“不會啊,我看過你主演的《我的美女老板》,演技雖尚顯稚嫩,但真誠不做作,眼裡有光,你要相信自己,未來可期。”
“真的嗎?”
“當然,我什麼時候騙過你。”
“……”
巴拉巴拉說了十來分鐘,陸遠總算將景恬糊弄過去。
實在沒想到,這位師妹瞧著白白淨淨,模樣也不賴,卻是個傻乎乎的性子。
他之所以不接這部戲,與片酬無關,他不差那點錢。
演技差同樣不是問題,隻要耐心調教,不說多麼出色,讓觀眾不出戲還是可以做到的。
關鍵是劇本不行啊,根是爛的。
從業多年,陸遠深深明白劇本對演員的重要性。
他之所以短短幾年爆紅,並且拿下雙料視帝。
除了演技過關,很大程度,是因為碰到好的本子和角色。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
它不僅是一部作品的靈魂,更是導演、演員們創作和表演的基礎。
一個好的劇本可能會被拍成一部爛片,但一個爛劇本絕不可能拍成一部好片子。
劇情稀爛,哪怕將兩峽三岸的影帝全邀請過來,也隻能乾瞪眼,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妄圖依靠表演者用演技去支撐情感的輸出,純純做夢。
同時,陸遠也認為一部正常的曆史題材影視劇,必須懂得尊重。
改編不是胡編。
必須在遵循曆史典故、尊重曆史人物、尊重傳統文化的原則下,創造符合邏輯的劇情和故事。
完全符合曆史不大可能,這麼做勢必要引入大量文獻,花費巨量的財力人力物力。
在還原了方方麵麵的情況下也沒必要拍影視劇,直接製作成紀錄片豈不美哉。
適當的改編應當是對曆史文化的重新上色,而不是動搖或者醜化。
如果是原著改編,那就得在遵循原著的前提下進行拓展。
出道時拍攝的曆史正劇《大明王朝1566》,其中不符合史實的地方也有很多。
比如嚴世蕃的形象過於“偉岸”,他未曾“入閣”,嘉靖年間也沒有改稻為桑的事件,但這些旁枝細葉對劇情並沒有什麼影響。
大體的曆史事實還是尊重的,大明王朝沒有動搖“海瑞”這個清官圖騰,也沒有試圖美化嚴黨。
而是在基礎敘事上賦予了更多樣化的人格魅力,同時不掩飾海瑞身上愚忠愚孝的一麵,這就很好了。
《戰國》卻截然相反。
陸遠甚至懷疑丫編劇是外國人,根本不懂曆史,內容完全是胡編亂造,很多地方不符合史實。
孫臏明明是一代謀略家,滿腹經綸,在戲裡卻被描述成貪戀美色的猥瑣小人。
“田忌賽馬”的典故婦孺皆知,非要改頭換麵將它寫成“孫臏賽馬”。
結局更是離譜,龐涓被殺,孫臏跳崖。
另外,戰國時期哪裡會有女人統帥三軍,衝鋒陷陣?
這種戲給他再多的片酬都不會接。
將手機還給吳朗,向靠近的工作人員點點頭,起身進場繼續下午的拍攝。
他過兩天還得趕去參加芭莎慈善晚會,今天要拍幾場夜戲趕趕進度。
“全場保持安靜。”
“action!”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