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也怪不著殲7g,以及殲7g背後的研發團隊。
要怪。
就怪東大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吧。
不過殲7係列戰鬥機實在是太經典了,而且東大空軍欠賬太多。
所以彆說2014年了。
就算十年後,2024年。
東大空軍的某些二線部隊都還在飛‘七爺’呢。
算是老而彌堅了。
殲教7高教機是1981年,黔州航空集團以殲7ii戰鬥機為原型研發的高教機,1985年7月首飛,1987年定型。
這款高教機主要作為殲7和殲8兩款戰鬥機飛行員的飛行訓練。
殲教7首飛成功後,成功填補了東大沒有高教機的空白。
也就是說,殲教7也是一款典型的二代機,不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所以聽完張勇的抱怨之後,江辰頓時笑著道,“這有啥不公平的,殲教7是有測距雷達,但是那玩意兒也不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也就是說,他們雖然看得遠,但也得到了跟前了才能發起攻擊。”
“他們到了跟前了,咱不也能發現他們了?”
測距雷達不是火控雷達。
最大的區彆就是在打空空導彈的時候,‘敵機’必須要在空空導彈的有效射程之內,然後再由導彈的導引頭對‘敵機’進行鎖定。
也就是說。
發射導彈的戰機是沒辦法通過指令給導彈下達命令。
但是空空導彈要麼光學製導,要麼紅外製導。
隻能依靠本能追蹤目標。
效果可想而知!
也就是說,打的就是緣分彈。
而且今天的對抗演練隻能近距格鬥,沒有發射空空導彈的環節。
“有測距雷達就已經很不錯了,如果是我飛殲教7,在發現‘敵機’之後馬上一分為二,前後包抄,你覺得兩架沒有測距雷達的教8打的贏人家?”張勇馬上反駁。
“彆吵吵了~~~”
這時候。
通訊頻道裡響起了梁正宏的聲音,“兩架‘敵機’距離你們已經不足20公裡了,在你們三點鐘方向,而且人家是來給你們充當磨刀石的,不是來和你們決鬥的,你瞎擔心乾哈?”
不足二十公裡?
三點鐘方向?
江辰的表情瞬間變得凝重。
“‘插翅虎’,開加力爬高度,先把製高點給搶了”他立即道。
話還沒說完。
江辰就已經把油門閥檔杆推到底,同時加開了加力。
隻見他向後上拉操作杆。
這架教8教練機的發動機頓時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咆哮聲。
聲音震耳欲聾。
機頭高高仰起,爬升角度甚至超過了七十度。
朝著更高的空域持續爬升。
幾乎是眨眼功夫。
這架教8教練機的速度就超過了一千公裡每小時,與超音速也僅僅隻有兩百多邁的距離了。
‘插翅虎’張勇也不甘示弱。
緊緊跟在江辰的右側,也在昂頭爬升。
就在飛機高度迅速爬升到了三千米,江辰才向前推杆低頭,改為平飛。
而在他把飛機機頭推平的時候,正好看到遠處兩個小黑點,也在不停地朝這邊一邊爬升,一邊迅速拉近距離。
這兩個小黑點。
應該就是他們今天的‘磨刀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