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她還真沒法解釋,大魔王也不會跟她解釋。
李清寧跟陳姐聊著天,坐回到位子上。
現在這個場景完了,下一步拍失去愛琴的她,在街上遊蕩時,偶然在一家餐廳見到一架鋼琴,忍不住手癢彈奏一番。店主看上了她的琴藝,請她在店裡彈琴。
就這樣,她有了一份工作,而且因為琴藝精湛,在餐廳內贏得滿堂彩,但在閒下來時,她還是想念自己的那台琴,她忍不住在餐廳的桌子上彈起來,而神奇的是,那家琴在店裡也自行彈奏起來,嚇店主一跳,以為鬨鬼,把琴砸了。
這段設計會很棒,在李清寧虛空彈琴的時候,鋼琴的配樂正好響起,特彆好聽。
現在耿直正在讓人布置這一幕拍攝的場地。
李清寧暫時可以歇著。
在江陽的推理小說旁邊,放著一遝稿紙,這稿紙打印的是江陽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江陽在看推理小說,她夫唱婦隨,也想看推理小說,就從家帶了來。
李清寧知道東方快車。
江陽也查過它的資料。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這輛提供豪華服務的列車在19世紀開通,上個世紀已經結束運營。這謀殺案發生在火車上,讓李清寧有一種很彆致的感覺。當然,以前的推理小說中不是沒有發生在火車上的,但印象深刻的推理小說,她還真沒記得一本。
她在家把這本書看了個開頭,對這本書的觀感不錯。
在推理小說上,她和老公口味一樣,就是他們喜歡有大偵探作為第三方在其中查案的小說,即偵探和案中的任務毫無關係,這樣可以放心的跟隨偵探視角去查找證據,去推理,既局限了視角,給人一種推理的體驗,又有安全感,因為破案的偵探通常是不死的。
這代入感就顯得很棒。
不過,這樣的推理小說現在通常模仿福爾摩斯留下來的套路,大致就是一件慘案發生了,偵探到現場做一些無人能懂的勘查,一些細碎的線索,然後偵探一拚接真相大白。
人們在這種推理小說中,享受的是案子的精妙或者推理手段的精妙,若是柯南道爾那樣的大家,讀起來即便推理不出來,也有一種智商碾壓的驚歎。
就怕畫虎不成反類犬,讓人覺得有一種智商的侮辱。
但這本小說不是。
這本小說看得出來,是按照最常規故事套路來的。
有條不紊的前期鋪墊,中間曲折、矛盾,然後高潮、尾聲。
在故事進行中,線索和證據伴著讀者和偵探做每一步調查,慢慢呈現在麵前,任由偵探和讀者去推理,讀起來就像在玩解謎遊戲。
譬如在頭一章,偵探在旅行人很少的托羅斯快車上,碰見一個家庭教師,這個家庭教師的表現和偵探觀察,都應該屬於沉著、冷靜、有能耐那一掛的。
可當她知道可能會趕不上東方快車後,她變的粗暴而且急促起來。
這是一個很明顯的線索,是明白告訴讀者的。
當然,對於不喜歡推理,隻是單純喜歡看重結果,恨不得馬上翻到後麵看結果和推理過程的人而言,這種體驗就不大妙了。
欠下一章,明天更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