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胎得提前找好。
還有就是,王大爺和這個老話劇演員各有千秋。
老話劇演員自不用說,演技和台詞功底杠杠的,就是這話劇裡有唱戲,唱的一聽就不講究;而王大爺呢,唱的挺好,就是演技不是很行。
江陽的建議是讓王大爺當a角,過下癮,再當顧問教一教話劇老演員。
待差不多以後。
石頭拍了拍手,“大家都打起精神來,咱們爭取一次過,隻要過了咱們江大編劇這一關,咱們就能登台演出了。”
許多話劇演員排練十天半個月,等待著就是登台的那一刻。
因為正式演出比排練演出費高多了。
石頭講完話,坐在江陽旁邊,三哥和猛張飛也坐過來。
劇院的等熄滅,光線聚集於台上。
台上正是一個人聲鼎沸的鳥市,在唱戲、鳥叫、吆喝聲不斷。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這有些是台上表演出來的,有些是錄製好的。
在台子中間,有一圓石桌,四周是石凳,幾個提著百靈籠的人已圍桌而坐,籠子放在石桌上,他們一邊傾聽自己的鳥叫,一邊時不時向一個方向張望,似乎在等什麼人。
賣鳥具的、賣鳥食的、鳥販子、賣蜘蛛的散布於表演區邊緣。
幾棵小樹參差錯落於其間,有的樹上掛著鳥籠子……
江陽靜靜地看著。
這部話劇挺經典的,在人教版高中語文讀本裡出現了第一幕話劇本的節選,江陽記得很清楚,所以第一幕的劇本台詞和場上布置,都是按照嚴格劇本來的。
至於第二幕以後,那就是江陽根據看過的話劇寫下來的。
《鳥人》這部話劇其實就三方人,養鳥的,鳥類學者,還有精神分析學家保羅。養鳥的隻關心自己鳥籠子裡的鳥,製定了許多規矩,甚至還有人因為鳥的叫聲臟了把鳥摔死,把自個兒氣死了;精神分析學家隻關心自己針對於養鳥人的精神分析,不關心彆的;而鳥類專家為了名利,不惜把某種珍貴鳥的最後一隻作為標本。
這些人自己也成了籠中鳥。
江陽經過這些天的學習,在話劇上還是半吊子的水平,但並不意味著他就不能提意見。《鳥人》話劇不斷在他腦海裡上演,有時候看的多了,一對比真的能聽出不同。
有的地方差的不多,譬如王大爺在唱戲的時候,甚至還勝過原版。
有的就差得遠。
不過,礙於成本的問題,這些差距是可以接受的。
唯有一點——
這話劇裡有兩位女演員,一位是農村來當保姆的,讓精神分析專家收為了護士;一個跟著國外鳥類專家當翻譯,後來為了拿綠卡,當了國外鳥類專家的夫人——
這翻譯還好,但這護士有點不夠接地氣。
就是台詞中沒有那種怯,
可石頭說這已經是現有成本下請到的不錯演員了,“我看天分不錯,後續再磨合?”
“行吧。”
江陽也覺得為了這一個女演員耽誤所有人不大好。
隻能後麵慢慢物色了。
將近兩個小時匆匆過,待最後謝幕時,這是江陽覺得作為話劇演員最光輝的時刻。
演員們相互邀請著上台,向台下的觀眾鞠躬,迎接經久不息的掌聲。
雖然是幕後工作者,但江陽覺得,當你看到那些經由你寫下劇本或者導演的演員,麵對麵的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時,那也是莫大的驕傲。
當然,現在台下隻有江陽他們幾個。
但他們同樣不吝嗇掌聲。
雖然還有瑕疵,但江陽覺得可以端上桌待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