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他用易雲波幫忙在天寶閣訂製,又經自己淬煉打上自身烙印的陣器深埋地底之下,牽引地氣與陣器相合。
隨後以自己凝練十數枚五紋古幣放入陣器之中,充當陣法啟動之源。
然後捏動靈訣,啟動陣法。
一方法陣自此而起,籠罩方圓近千裡之地,外界再難觀之。
這門陣法也經過他不少改動,與最初的九曲蕩魂陣完全不同,若想以原本之破陣之法來破此陣,定然要吃上大虧。
其實大凡陣法,皆是陰陽、三才、四象、五行、八卦及周天星辰為基變化而來。
任何宗門大凡護山之陣,皆會加上布陣之人自己的理解而變化,否則,一宗之安危係於外陣法,豈非將刀遞於他人之手?
而此時之陣,他自信除非精通陣法之道的陰陽大修前來,否則,難以短時間破之。
當然,此陣隻是顧元清初步布置,日後隨著修為和陣法造詣增長,自然再會調整變化。
當一切就緒,他站在山巔,心念一動,無數樹木山石飛起,自然化為諸般大殿、院落、房屋、亭台、樓閣。
又引地下之水而上,化為瀑布、池水、小湖。
不到一個時辰,這一方偏僻之山已是模樣大變,雲霧繚繞間,宛如仙家所居之所。
顧元清十分滿意的看著自己數月來的勞動成果。
又經過幾次修改,這才盤坐大殿之中,將自己貼身重要之物放於儲物袋中,暗藏陣法最深處,這才退出古界。
十餘年間,浮遊界內也是變化頗多。
浮遊界中空間比起最初之時,大了一倍,就連大陸也是如此。
而界中修士,除顧元清、陳正峰、童躍飛、白向輝四人外,修為最高的當數李程頤,此時的他已至神台八重,距離神台九重也隻一步之遙。
李世安、季岱等也已神台七重巔峰,隻是他們卻心中緊迫無比。
隻因距離界爭之時,已是越來越近,不到二十年時間,他們離目標還差兩個小境界!
不隻是他們,整個浮遊界中皆是如此,界爭就如同懸在頭頂的利劍逼迫著浮遊界內所有修士。
整個浮遊界中,到神台七重的僅僅隻有六人,神台六重的倒是不少足足有二十餘人。
但是據他們所知,那斜月界中,任何一個家族中的高手都不止如此!
而整個神台境卻有近千人之多,但大多集中在神台四重以下,這些人許多都是新生一代。
時間畢竟還是太短了,即便這放在修行界已算是奇跡一般的存在,可要與積累無數載的玲瓏界相比,還是差得太遠。
隻是唯有顧元清才知另外一件事情。
那就是此浮遊界中修士,皆要比斜月界的同等級之修士強上半個小境界。
而如李程頤、李世安、季岱、秦無涯等經常在小島上修行的幾位,更是直接強上一個小境界。
而顧元清也未曾說破,以此方可給他們更多的緊迫感!
陳正峰、童躍飛、白向輝也看出了一些,不過,他們並不知道是因為浮遊界逐漸大道完善的緣故,隻以為有著天地碑和天梯機緣才會造就了如此景象。
神台之下修士,雖感覺自己夠不上參加界爭的實力,卻依舊努力修行,因為二十餘年後,天地碑和天梯皆將隱沒,這段時間,將是最後的修行機緣,虛度時間將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