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試點的初步成功,讓李軒看到了改革的希望,也堅定了他繼續推進改革的決心。然而,隨著新政的深入推行,舊製度的弊端愈發明顯地暴露出來,讓李軒深刻認識到,深化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在一次朝會上,李軒麵色凝重地掃視著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緩緩開口:“眾愛卿,自新政推行以來,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朕也注意到,舊製度的一些弊端依然嚴重製約著大唐的發展。今日,朕想與諸位愛卿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徹底根除這些弊端。”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張博率先站出來,拱手說道:“陛下聖明。如今新政雖已初見成效,但在土地分配、官員選拔等方麵,舊製的弊端仍未得到根本解決。例如,土地兼並現象依然嚴重,許多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淪為佃農,生活困苦。”
李軒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憂慮:“張愛卿所言極是。土地乃百姓之本,如今大量土地被少數權貴兼並,百姓生活艱難,這不僅影響民生,更關乎大唐的長治久安。朕認為,必須對土地製度進行改革,限製土地兼並,確保百姓有地可耕。”
這時,宰相王崇卻站出來反對:“陛下,土地製度乃祖宗所定,曆經數百年,早已深入人心。如今貿然改革,恐怕會引起社會動蕩,還望陛下三思。”
李軒看著王崇,神色嚴肅:“宰相,朕並非不知改革土地製度的難度,但如今形勢嚴峻,若不改革,百姓將難以安居樂業,大唐的根基也將動搖。祖宗之法雖不可輕易更改,但也應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發展。”
王崇還想再爭辯,李軒卻不再給他機會,繼續說道:“除了土地製度,官員選拔製度也存在諸多問題。科舉新策雖已推行,但在實際操作中,仍有不少權貴子弟通過不正當手段進入官場,真正有才能的寒門士子卻難以出頭。”
吏部尚書劉德微微皺眉,說道:“陛下,科舉考試的監管一直是個難題。雖然我們實行了糊名和謄錄製度,但仍有一些人鑽空子。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還需進一步完善考試製度和監管機製。”
李軒沉思片刻,說道:“劉愛卿所言有理。朕決定,在科舉考試中,增加複試環節,由朕親自出題,選拔出真正有學識、有能力的人才。同時,加強對考試過程的監督,一旦發現作弊行為,嚴懲不貸。”
對於李軒的決定,大多數大臣表示讚同,但王崇等人卻依舊麵露不滿之色。他們深知,這些改革措施一旦實施,將極大地觸動他們的利益。
接下來,李軒又與大臣們討論了商業、稅收等方麵的改革。在商業方麵,他提出要進一步打破行業壟斷,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更多領域,促進商業的多元化發展;在稅收方麵,他打算對稅收體係進行全麵梳理,簡化稅收流程,減輕百姓的負擔。
朝會結束後,李軒回到禦書房,心情卻十分沉重。他知道,深化改革的道路充滿了荊棘,不僅要麵對舊勢力的阻撓,還要解決一係列複雜的問題。但他心中的信念卻無比堅定,為了大唐的繁榮昌盛,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他必須勇往直前。
為了製定出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李軒再次微服私訪,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需求和想法。他走訪了許多村莊和城鎮,與農民、商人、手工業者等各行各業的人進行交談。在與一位老農的交談中,李軒深刻感受到了土地兼並給農民帶來的痛苦。
“陛下,您可得為我們這些窮苦百姓做主啊!”老農滿是皺紋的臉上寫滿了無奈和痛苦,“那些權貴們不斷兼並土地,我們這些小農戶根本無力抵抗。如今,我們隻能租種他們的土地,每年辛苦勞作,卻隻能勉強糊口。”
李軒聽後,心中一陣刺痛。他握住老農的手,說道:“老人家,您放心,朕一定會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讓你們有地可耕,過上好日子。”
離開村莊後,李軒又來到了一個繁華的城鎮。在一家茶館裡,他聽到了商人們對商業發展的看法。
“如今做生意可真不容易,各種行業都被那些大商戶壟斷著,我們這些小商人根本沒有發展的空間。”一位年輕的商人抱怨道。
另一位商人也附和道:“是啊,而且稅收也重,各種名目的稅費讓我們不堪重負。”
李軒默默聽著他們的話,心中暗暗記下。他深知,商業的發展對於大唐的繁榮至關重要,必須打破行業壟斷,減輕商人的負擔,為商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回到皇宮後,李軒立即召集張博等心腹大臣,將自己在民間的所見所聞告訴了他們。大臣們聽後,也深感問題的嚴重性。
“陛下,看來我們的改革迫在眉睫。”張博說道,“土地製度、官員選拔製度、商業和稅收製度,這些都需要進行全麵而深入的改革。”
李軒點了點頭,說道:“朕已下定決心,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將改革進行到底。接下來,我們要儘快製定出詳細的改革方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李軒和大臣們日夜商討,製定改革方案。他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參考了曆史上的改革經驗,結合大唐的實際情況,對每一項改革措施都進行了反複論證和完善。
然而,改革的消息還是傳到了舊勢力的耳中。王崇等人得知李軒要對土地製度、官員選拔製度等進行改革,頓時慌了手腳。他們深知,這些改革將嚴重損害他們的利益,於是決定聯合起來,共同抵製改革。
一天,王崇帶著一群大臣來到禦書房,向李軒施壓。
“陛下,改革之事關乎國本,萬萬不可草率。”王崇說道,“如今大唐局勢穩定,百姓安居樂業,貿然改革,隻會破壞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李軒看著王崇等人,神色冷峻:“宰相,朕推行改革,正是為了讓大唐長治久安,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你們口口聲聲說為了大唐,可實際上卻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私利。朕告訴你們,改革勢在必行,誰也無法阻擋。”
王崇等人見李軒態度堅決,心中惱怒,但又不敢公然違抗。他們隻能暫時退下,暗中謀劃著如何破壞改革。
李軒深知,舊勢力不會輕易放棄抵抗,未來的改革之路將更加艱難。但他毫不畏懼,他相信,隻要自己堅定信念,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困難,實現大唐的繁榮昌盛。在這關鍵時刻,李軒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這場改革與守舊的激烈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