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兩個仆人和羅興,來到跳蕩軍營地旁的食所。
雖然營地飄蕩著粟米之香,但和肥美的烤羊腿相比,士兵們碗中的粟米變得索然無味。
士兵們不解李瑄為何拿著酒肉前來?一個個垂涎三尺。
“我新入豐安,寸功未立。不知庖廚為何為我準備如此豐盛的酒肉。堂堂大丈夫,羞愧而難以下咽。”
李瑄來到軍營中,對著跳蕩銳士說道,聲音鏗鏘有力。
然後,李瑄又轉向衙將高鍇:“高將軍,今日哪位士兵,訓練最為刻苦?”
“劉季虎最賣力。”
高鍇想了想,回答李瑄。
“哪位是劉季虎?”
李瑄喊一聲。
“屬下就是。”
一名端著碗的壯漢起身。
“將酒肉遞給他。他才配吃酒肉。”李瑄向林九和王石吩咐。
在一眾士兵眼饞下,酒肉被放在劉季虎身邊。
“謝將軍賞賜!”
劉季虎咽了一下口水,立即拜謝李瑄。
除了與突厥交戰前,平時逢年過節吃一次肉就算不錯了。
其他士兵,投來羨慕的目光,後悔今日沒像劉季虎一樣努力。
隨後,眾目睽睽下,李瑄在食所盛一碗粟米,和士兵一樣,在碗裡放一些鹽,坐在旁邊大口大口吃起來,津津有味。
士兵們動容。
當初陳將軍,也沒如李瑄這樣。
當天晚上,軍營中便傳出消息,陳將軍並非被免職,而是回長安升職。等下一次再來邊塞,最起碼也是兵馬使。
“這隻有十六歲嗎?能力、智慧無懈可擊,又能克製自己的欲望!”
主將盧瑜的住所內,得知李瑄的一舉一動後,歎一口氣。
一封信,被盧瑜用燈燭之火,燒成灰燼。
……
新一天,為休息日,李瑄連夜寫一封信,將自己所處的環境,告知李適之,請李適之重用陳回光。
一大早,羅興持信,渡黃河到豐安縣城,將信件交給信使。
李瑄在住所觀看信安王贈送給他的《行軍錄》。
這裡記載與吐蕃大小戰鬥的細節,使李瑄受益良多。
李瑄還能依據其中的統兵經驗,來思考自己遇到敵人時,該如何去做?
考慮到山川地形,又該如何指揮?
“咚咚……”
午時兩刻,軍城前的鼓聲突然響起,聽鼓聲的頻率,是有軍情。但非緊急軍情。
如果是緊急軍情,鼓聲的頻率會非常急促。
李瑄立刻穿戴甲胄,來到軍使府。
在軍使府的正堂,一名粗布衣打扮的老者站正堂上,蓬頭垢麵,衣著狼狽,神色哀傷。
“他是豐安縣的牧民,今日上午,突厥上千騎兵寇豐安邊境,劫掠上百戶牧民,除了上百名我大唐子民被擄走,還有近萬牛羊牲畜被搶走。諸位如何?”
李瑄和衙將們到齊後,盧瑜指著堂上的老者,麵容正色地說道。
豐安軍北麵五十裡處,黃河以西,漢長城殘垣以東有一片肥沃的草地。
黃河以西,沒有天險保護,所以曆年沒有漢人百姓生活。
但在十幾年,毗伽可汗時代與大唐友善,年年朝貢。
那塊牧場成為暫時的安全之地,先後有數百戶漢地牧民,搬遷在那裡。
這幾年雖與突厥決裂,但豐安軍城距離那處牧場不遠,也經常去巡邏,所以牧民們沒有搬遷。
現在終於釀下苦果。
“寇邊突厥估計是阿波達部或咄陸部。我豐安軍騎兵不足。即便是請求王帥支援,也一定來不及。”
推官齊沖雖然憐憫被劫掠的百姓,但騎兵實在有限。
如果早知道敵人動向,派遣步弩過去埋伏,一定可以讓敵人铩羽而歸。
很明顯,突厥夜間趕路,清晨突襲,有備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