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慷慨悲歌之士_我的修仙自帶濾鏡_免费小说阅读网 
免费小说阅读网 > 玄幻魔法 > 我的修仙自帶濾鏡 > 第三十六章 慷慨悲歌之士

第三十六章 慷慨悲歌之士(1 / 1)

第三十六章慷慨悲歌之士

幾日後,程驕就站在了屠裡明的麵前:“屠大人,我程驕不過是個普通人,可承擔不了隱藏周氏不報這樣的重罪,我知道周氏餘孽的下落。你如果真能給我一千兩黃金的獎賞,我就告訴你周處道唯一還存世的孫兒藏在哪兒。”

屠裡明大喜,立刻道:“隻要你說的是真的,千兩黃金當然不是問題。不過曾聽聞彆人說程驕義氣深重,現在看來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啊,哈哈哈。。。”

程驕領了賞金,帶領屠裡明的甲士在山中找到了韓奇和周氏遺孤。

已經被圍在絕境中的韓奇看到程驕,目眥欲裂破口大罵:“程驕!當初你說恨不能代周處道去死,還悲痛他後人。說如果周處道的孩子生下來,願意照顧他長大,給楊家留下一點血脈。現在你竟然為了區區賞金出賣了周處道唯一存世的骨血?這孩子還不滿周歲,何其無辜啊!!!屠老匹夫,你要殺就殺我一個人吧!放過這個孩子!”

屠裡明嘿嘿冷笑,而程驕卻臉色陰沉,似乎被戳中痛處。

韓奇抱著嬰兒仰天大呼:“老天爺呀,周氏孤兒何罪之有,為什麼還要趕儘殺絕!!!”

但還是在屠裡明命令之下,甲士們一擁而上,把韓奇和懷中的孩子都亂刀殺死了。

屠裡明以為周氏孤兒已經除掉了,十分高興,戒備自然也就鬆懈了下來。

原來韓程二人商定後,韓奇帶來了自己的孩子,在悲痛中給他換上華麗的衣服,帶上周氏的信物,然後扮成周氏遺孤,由韓奇抱到山裡藏匿了起來。

韓奇為了保全周氏遺孤,用自己和孩子的性命從容代替周氏孤兒慷慨赴死。

而程驕得以帶著孩子逃到深山藏了起來。一個人背負著罵名在世間行走。既要承受罵名,還要膽戰心驚養育著周氏孤兒。但他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打掉牙和血吞。他不能辜負了周處道,更不能辜負韓奇,還有那個替周氏孤兒而死的韓奇孩子。

這一年來程驕為了躲避追捕東躲西藏,本來想著逃到這臨川之地,哪裡想到還是遇到了宮中密探的搜捕,差點暴露了行蹤。

楊少懷聽程驕講述了這周氏一家的滅門之仇,韓奇與程驕的舍生取義,他們本可以在周氏之難中袖手旁觀,以保全自身。但忠誠和友情,心中俠義,指引著他們走上了另一條充滿荊棘之路。

韓奇甚至用自己和孩子的生命延續了周氏家族的血脈,他們為“生死之交”四個字做出了最好的詮釋。他倆,是生死大義的最佳詮釋者。

楊少懷現在再看這瘦小的嬰兒,才感覺她身上背負著的竟然如此沉重。

“程將軍,那你以後又作何打算?”

“打算?繼續隱姓埋名吧,這些追查的高手應該隻是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並沒有確鑿的證據。現在沒有留下什麼活口,線索就從這裡斷了吧。。。”聽到楊少懷的問題,程驕眼神茫然了起來,但又瞬間堅定。“將來自然是要撫養靖仇長大,得報周氏家仇國恨。”

楊少懷突然想到什麼似的,“程將軍如果不嫌棄,可隨我們一同上山,我和師兄雲遊四方,觀中又人跡罕至,正是避世之處。”

程驕猶豫了一下說道:“隻怕引來追兵,給您。。。”他突然想起,眼前這是誰,這是修仙修道之人啊!如果靖仇能得拜為師,那豈不是。。。!

想到這裡,他立刻抱起大石上的嬰兒,翻身跪地頓首不止。

楊少懷上前扶起程驕時,這粗獷漢子眼中已經滿含熱淚,“蒙上仙垂憐,靖仇得遇生路,程驕無以為報,來生自是當牛做馬報得您的大恩。”

說完就將嬰兒輕輕放在地上,又用力的磕了下去,額頭磕在亂石上皮開肉綻。這次他不等楊少懷去扶,起身說道:“靖仇既得上仙垂憐,那程驕心願已了,我將回大興刺殺屠裡明,如果僥天之幸功成,周氏大仇得報而且靖仇後世無憂。如果功敗垂成,我將血濺禦街,那麼暴露靖仇行跡的最大隱患也就消失了。我九泉之下也有麵目見我義兄周處道和韓奇韓大人了。”

楊少懷看著程驕。他身負血仇,卻以超凡的冷靜和毅力,從容赴死。他的眼神中沒有一絲恐懼,隻有堅定和決絕。他的身體挺得筆直,就像一塊堅硬的岩石,又像一棵傲立在風雨中的鬆樹,即使麵對死亡的威脅,也不會願彎曲一毫米。

雖然是不同的世界,同樣的是這片土地上也不乏慷慨悲歌之士,與俠義忠勇之人。

但是,在這樣的封建社會中,作為帝王為了保證家族榮耀的延續和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都需要一種特殊的方法來中和王朝下的各種勢力,由此產生了“帝王之術”。也就是有人說的“人君南麵術”。

簡單來說就是治國之道,統禦天下之術,達到皇帝利用這種謀術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使皇權能安穩地延續下去,

所以除了賞罰,製衡更是至關重要的。任何一位想要坐穩江山的皇帝,都把坐山觀虎鬥、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方法使用地爐火純青。製衡是古代封建帝王用來鞏固皇權與推動政治體係發展的最常用的政治手段之一。

皇帝往往會用製衡之法,去除掉那些難以控製,或者不為己用的勢力,設法平衡黨爭之間勢力平衡的同時,又能降低黨爭的消耗,達到無法讓一派或一黨獨掌朝政,又能鞏固或壯大皇權的目的。

中國曆史上,商鞅變法時秦國舊貴族勢力龐大威脅到了皇權,秦孝公任用商鞅不僅是為了改革國內固有的舊製度,更是為了削弱舊貴族強化皇權;而後來商鞅改革一派勢力日益增大,也嚴重影響到了皇權,最終被秦惠公車裂於市。

還有明朝徐階、高拱、張居正、萬曆皇帝之間的鬥爭等等,這些勢力循環往複,最終黨派崩潰,皇帝掌權。臣子間的針鋒相對或韜光養晦都是在促進製衡之術的發展與政體的完善。而當臣子們逾越了自己的本分,使皇權受到威脅,皇帝就會在暗中扶植新的勢力,打擊舊的勢力。

除了這些“大佬”們,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也都是深諳“帝王之術”的帝王。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之所以能夠延續數千年而不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統治者和思想家們能夠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運用帝王學和統禦天下之術製定並實施有利於國家的治國理念,從而不斷解決朝廷的內憂外患,使之能持續發展。

但真正的悲哀之處在於,這些前仆後繼慷慨悲歌之士最終都隻是一枚棋子,被人利用,卻不具備自己的自主權。

而越是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地方,更是顯示出政治生態的肮臟醜陋。如果一個地方已經黑成了醬缸,蟑螂在暗處已經擠不下掉到陽光中來的時候。最後也隻能在黑暗中凸顯出幾位慷慨悲歌之士,讓人們敬仰了。概莫如是,概莫如是。



最新小说: 我在北極圈當地主 我在深鎮有一千套房 白月光病危,容總要我剖腹取子 逆麟行 反派在生死邊緣反複橫跳 京港迷迭 治愈係神豪 我有一個魔幻世界 萬象通明錄 穿越兩個時代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