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等人乘坐的浮空艇一眼看去便知不是凡品,速度也比普通的浮空艇更快,不過即便是如此,也需要十餘日時間。
雖然船上設置了各種娛樂項目,但畢竟空間有限,如此一來,在浮空艇上旅行的日子就變得無聊且漫長。
對於這樣空閒的時間,長孫並不排斥,前段時間一直在山林中趕路,沒有時間靜下心來修煉,一路下來戰鬥不斷,特彆是最後與李幽然交手的那次,長孫收獲良多,但一直沒有時間總結。這樣安靜的時光正好用來鞏固境界,總結前期的戰鬥經驗。
長孫在上船選房間時專門選了一間靠裡,無窗的房間,這樣更不容易被人打擾。
此刻長孫盤膝坐在床上,精神力內收,全部收於體內。如今長孫依然是行者境,但與在麗山城時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首先肉體的改變,得益於在冥海修煉的那段時間,長孫的肉體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強化。如今即使遇上術者境的高手,如果讓長孫近身,憑借著異於常人的身體,長孫也有信心打對方個措手不及。
其次就是體內的真氣,此時長孫丹田內的真氣內斂且渾厚,完全不像是一名行者境所能具備的。
如果讓外人知道長孫在行者境已經完成了八次的突破,必定會引起極大的轟動。
通常行者境分為三層,行者境的武者經過三次的突破後,便可晉升術者境。
在遇到無名前,長孫也是這樣認知行者境的,但無名告訴他,行者境其實可分九層。
至於為什麼大陸上現在盛傳的是三層,是因為如今大陸普遍以境界為尊,境界提升可以為武者在戰鬥中提供更多的變化。
打個比方來說,行者境與術者境的武者,即使體內真氣的總量等同,但術者境武者體內的真氣往往具備了屬性,這樣賦予屬性的真氣就如同是開了刃的刀,會更加犀利,特點更加鮮明。
並且術者境的武者真氣外放,戰鬥時隻要保持合理的攻擊距離,便可使得行者境的武者完全摸不到自己的衣襟,而行者境的武者就如同是一個移動的靶子,更不提真氣外放後還會有諸多妙用。這便使術者境在對上行者境時立於了不敗之地。
而這樣境界的壓製在之後的境界裡顯露的更加明顯,禦者境禦空而立,麵對術者境就如同老鷹搏兔一般。
如今的武者更加注重境界的提升,而忽視對身體的錘煉,如此一來,就如同水桶一般,更深的水桶便能盛下更多的水。
冥海修行將長孫身體素質提升了一大截,就像是將水桶鑄的更高,使得長孫能夠容下更多的真氣。這樣的修煉對於長遠來說當然是益處良多,經過更多次突破時真氣的衝刷,使得長孫的身體更加純淨無垢,也滋養了身體的每個部位,同時真氣積聚的更多,當長孫突破晉升術者境時,會打通更多的經脈。
長孫此時已是行者境第九層,但離摸到術者境的門檻還有一段距離。
此時長孫內視體內的真氣漩渦,從得到先生的指點後,長孫便一直嘗試對自己的真氣漩渦進行改進,但一直進展不大。
此時真氣漩渦從上看,就像是前世長孫看過的星雲一般迷人,而從側麵看便可以發現,真氣漩渦就像是長孫的心臟一般,一直規律的跳動。
長孫一直試圖控製真氣漩渦,在自己蓄力時,保證高速輸出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收縮,這樣當自己發起攻擊時,釋放的真氣必定是之前的數倍,發起的攻擊也必定是雷霆一擊。
然而想法很好,實踐起來卻很難。
至今長孫也沒有找到很好的辦法控製真氣漩渦。這個事情急不來,長孫也已經有了思想準備,所以並沒有在糾結這件事。
鞏固完自己的境界後,長孫依舊沒有起身,這段時間的戰鬥很多,長孫開始一一回顧,總結戰鬥經驗。
長時間在山林中與野獸戰鬥,使得長孫對魏氏步法的使用更加得心應手,同時也發現了魏氏步法更多的妙用。
雖然魏氏步法並不玄妙,但配合長孫異於常人的身體素質,卻能產生最直接的化學反應。
通過那次與類犬的比試,長孫竟意外的領悟到了刀境,雖然距離產生自己的刀域還差的很遠。同時,長孫疊浪也從七刀發展到了九刀,從七變為九,看起來簡單的增長,疊浪的威力卻產生了爆炸性的跨越。
長孫感觸最多的其實是與李幽然的那場戰鬥。
同為行者境,但長孫可以感受到李幽然的強大。
雖然隻是短暫的交手,但長孫知道這簡單的拔劍,一刺,背後是李幽然無數次的練習。
對於李幽然這樣刻苦勤奮的人,長孫由衷的欽佩。
交手中,長孫可以感受到李幽然的劍道,便是直,那種心無旁騖,眼中隻有劍與目標的那種專注。
長孫再次在心中模擬如果那一劍是在自己的塵世在手的情況下,自己是否能夠擋住這一劍?
長孫苦思冥想難得結果,畢竟李幽然那一刺之後是否還存在什麼變化,長孫想不出來,想不出來就難以找到應對的策略。
不過長孫卻想明白了一點,無論對手有多強大,首先要忠於自己手中的刀,隻有先破除心中的魔障,手中的刀才能變得強大,就如同李幽然那一劍,無論遇到什麼的對手都阻擋不住它前進的路,這便是他追求的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