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瑜的提醒下,二人對視一眼,丟掉手中的斷刀,一拱手:“望先生贖罪。”
隻不過,他們卻是看著陳風說的,語氣之中的敬重更明顯了幾分。
“不礙事、不礙事。”幾乎要嚇得丟掉魂兒的劉曄也隻好連連擺手,既驚訝、又慶幸眼前十六歲的少年竟能威懾住三位久經沙場的將軍。
見有士兵進來抓住黃蓋,周瑜又起身向替黃蓋求情:“主公,黃老將軍一心為公,絕無私心,隻是性子直了點,不如權且記下這頓棍棒,待征劉繇時使其戴罪立功,如何?”
一旁的劉曄心下合計,若此時黃蓋被打軍棍,這筆賬還是要記在自己身上。
更何況,這周瑜乃是江東名門望族,是陳風征江東必須倚重的人物,他的話陳風必聽,自己何不做個順水人情,也替黃蓋求情?
於是同樣躬身道:“伯、伯符,公瑾之言合情合理,黃將軍公忠體直,在下十分欽佩,若我在其位,也定會如此進言獻策,還望伯符饒了黃將軍這次吧。”
陳風虛扶周瑜、劉曄,凜聲說道:“令出如山,法不容情,治軍之道,不外乎此。公瑾、子揚兄,非是我駁二位的麵子,將者當為三軍榜樣,違紀立罰,若我哪日做錯了,便是打我又何妨!”
“拉下去,重打三十軍棍!”
“是!!”
這時,劉曄看向陳風的眼光再次一變。
若說剛開始隻是覺得陳風的氣質有些微妙的變化,被救時多了幾分感激,那麼現在,他真切感覺到了,眼前這十六歲的少年,必定未來可期!
甚至,他有了立刻跪下將其拜為主公的想法。
“可惜昔日與伯符來往較少,不知道他竟如此賢明……”
不知不覺間,他看向陳風的眼神中,充滿了光。
一旁的周瑜敏銳察覺到了劉曄的心理變化,他看了看陳風,頓時知道為何要演這出苦肉計。
原來,陳風竟不僅要袁術的錢糧兵馬,甚至想連他手下的第一謀士劉曄,也給收服了。
於是他眼珠一轉,說道:“在下周瑜字公瑾,久聞劉先生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才德兼備、學識匪淺,幸會。”
“江東周公瑾之名,吾亦如雷貫耳,隻是今日方才得見。”
“子揚兄,恕我直言,袁術誌大才疏、勇而無斷,非治亂之主,以先生大才,何必屈身於彼?不若就此留下,與我等一起收服江東、進圖天下,先生之才方有用武之地。”
聽聞此言,劉曄默然半晌。
這句話著實說到了他的心坎裡。
在壽春待久了,他才逐漸了解袁術的品行才華,的確難成大事。
“唉,”劉曄長歎一聲,“吾怎不知此,奈何知遇之恩,不得不報,公瑾……莫要再提。”
這時,門外傳來黃蓋受軍棍的聲音,劉曄看向陳風,又是幽幽一歎,隨後說道:“伯符,雖然你說的兵糧數量已經減半,但對於壽春方麵而言,亦非易事,恐怕……難以成行。”
陳風卻胸有成竹地說道:“我與先生打個賭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