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北狄內亂的消息下麵,陶遠還另外交上了一份葉傾懷期待已久的報告。
是鷹衛搜集到的有關圖格的情報。
在北狄語中,「圖格」的意思是一種野草,這種野草生命力十分頑強,就算在大漠中也可以深深紮根存活,哪怕放火去燒,也燒不淨它的根莖,到了來年春天,這種野草又會長得遍地都是。因此「圖格」在北狄語中還有堅韌、頑強的意思。
但在這個名字廣為人知之前,他一直都是以另一個名字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楚博良。
行雲寨寨主楚博良。
再往前,是黑旗軍虎豹騎前鋒營統領楚博良。
根據鷹衛的線報,楚博良父親生前是黑旗軍中的工匠,楚博良是家中小兒子,從小跟著父親在軍中長大。當時黑旗軍中開辦隨軍學堂,培養後備力量,楚博良從十二歲就在學堂裡展露頭角,十六歲的時候因成績優異被學堂推舉給了北都王陸禹行做親衛。
楚博良在中軍做了一年多的親衛後,因為前線吃緊,北都王將他放到了黑旗軍的王牌部隊虎豹騎中。又半年後,楚博良升任前鋒營統領。
非常光鮮的履曆。十八歲就能在整個大景最厲害的軍隊裡任前鋒營統領,足見其無論是軍陣武術還是兵法戰略都是個中翹楚。
北都王通敵案發後,允州軍中大規模連坐,楚博良的兩個哥哥被牽連流放,父親雖因為工匠的身份免於重罪,卻從此鬱鬱寡歡,沒有幾年便因病過世了。
而楚博良,案發時因為在北狄境內執行任務,反倒逃過了一劫。
與他一並幸存下來的,還有一百多號和他一同執行任務的前鋒營弟兄。
他們的姓名和容貌登上了官府的通緝令。
從此,楚博良領著前鋒營的殘黨在北狄開始了漫長的流亡生涯。他們是北狄的仇人,也是大景的犯人,隻能藏身在白山綿延數百裡的密林中,隱姓埋名,安營紮寨。據說,那些年裡為了生計,楚博良當過護衛,做過獵戶,也行過商。
行雲寨的名聲也漸漸在大景與北狄交界的地方傳了開來。
一直到順平初年,天下大赦,他的名字才從通緝令上被撤了下來。
時隔十三年,楚博良終於又能回到大景的土地。
可那時,他卻失去了回歸故裡的理由。
第(1/3)頁
第(2/3)頁
他在允州的家人已都不在人世了。
鷹衛走訪過楚博良的老家,他家的舊宅荒廢多年。據當地人說,自從北都王案發後,就再也沒有見過他回鄉。
比起這些從小看著他長大的鄰裡鄉親,白山附近的散戶和行商似乎對楚博良更加熟悉。
他們口中的楚博良溫和內斂,為人低調,仗義疏財,樂於助人。在這些人的描述中,他的模樣不似軍人或土匪,倒更像是文人和商人。他在行雲寨的這些年,也鮮少有人聽他提起過在黑旗軍中的舊事。
楚博良仿佛是徹底放下了昔時的身份和舊日的恩怨,心平氣和地接受了行雲寨大寨主這個身份。
鷹衛並沒有查出行雲寨是為何突然投軍北狄的,但卻查到了一件舊事。
三年前,白山中曾經起過一場大火。因為地處山中,人煙稀少,又是大景和北狄交界處,屬於典型的兩不管地帶,沒有官府救援。所以火勢蔓延了十幾天才止住。行雲寨的寨子也在那場大火中被焚燒殆儘。
所幸的是,起火的時候是秋末,正是行雲寨每年外出購置冬貨的時間,大部分人都下山去城裡進貨了,所以並沒有多少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