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戰爭,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全方位的對抗,從軍隊、到經濟、甚至到體製等等,每一項都至關重要,發揮著它們不可或缺的作用。
這其中,江湖力量自然也免不了要參與進來。
畢竟在一個武功和術法顯聖的時代,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就類似於間諜和特種兵,刺探軍情或者搞點什麼敵後破壞沒人比他們更專業了。
負責這種事情的,秦國那邊是羅網,合縱陣營就是鐵血盟了。
這兩個規模同樣橫跨七國的超大型組織早已在明裡暗裡爭鬥了無數次,過去借助秦國的虎皮以及更加沒有下限的行事手段,羅網在大多數時候都牢牢占據著上風。
但是這次不一樣,天字一等殺手在開戰前便已經折損近半,而且還是死於內耗,更重要的是他們所持有的名劍也一起沒了,這對於羅網打擊非常大。
因為對羅網來說,一柄名劍比一個天字一等的殺手更加重要,因為劍器才是他們培養人手的根基,等於說如果找不回來這三柄名劍,羅網的天字一等就會永遠減少三個名額。
再加上為了平息秦王的怒火,羅網的原本掌控者呂不韋將其的指揮權交了出去,另一位曾經的高層嫪毐更是直接死了,新的接替者玄翦和趙高熟悉工作還需要時間,所以這段時間羅網的行動力大降,就連往日最擅長的收買賄賂各國官員都沒什麼進展。
這簡直是過去不可想象的事,要知道趙國相郭開、齊國相後勝、燕國的雁春君等等,可都是羅網的老朋友了,以他們手裡掌握的資源,隨隨便便就能給合縱聯軍出一大堆難題。
但他們卻一直都沒有付諸行動,不是不想動,而是動不了,內部不徹底肅清,誰知道派出去的人是忠是奸?
賄賂這些重臣的靡費可不小,秦國的錢也不是無窮無儘的。
所以直到現在,羅網才終於第一次出手。
他們目標是趙國。
之所以這麼選,一個是因為此次合縱中,楚、魏、趙三家才是主力,韓國和燕國都屬於是被攜裹的勢力。他們兩家雖然更好下手,但如果楚、魏、趙三國堅定不移的話,另外兩家就算是想撤都撤不回去。
另一個原因是,比起如今兄弟齊心固若金湯的魏國,以及獨立戰線、跟彆人沒什麼利益糾葛的楚國,身處北線與燕軍合流和趙國破綻最大。
當然了,還有一個不能明說的緣由就是,北線秦軍的主將王翦是秦王心腹,如果非要挑一條戰線來建立首功的話,那麼這個功勞給到王翦,最讓秦王滿意。
羅網作為下屬,自然要善解上意。
而且想要這份功勞的也不隻有王翦一個,所以這一次的行動是由羅網的新任首領之一——趙高親自帶隊的。
……
第(1/3)頁
第(2/3)頁
……
平陽城下。
燕趙聯軍大營連綿不絕,一眼望不到儘頭。
這裡原本那是平陽重甲軍的駐地,這支秦國精銳存在的最重要目的就是防備趙國,隻不過前段時間為了恐嚇韓國,抽調了一部分去往秦韓邊境武遂施壓。
合縱聯軍來犯,平陽重甲軍據城而守,在王翦的指揮下堅如磐石,任憑燕趙聯軍發起狂風暴雨般的攻勢,仍舊巍然屹立。
雖然這也跟趙國騎兵多不擅長攻城有關,但不管怎麼說,能在李牧的手下完成這件事,初出茅廬的王翦可以說是一戰成名了。
可僅僅這樣還不夠,他還想要做到更多。
平陽城中。
“所以,你們能做到什麼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