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薊城。
太子燕丹如今大權在握,除了在朝堂上提拔支持自己官員之外,對於墨家也是不吝投入。
名義上是為了感謝之前墨家的支持,但實際上卻是想要在其中占據更高的話語權。
上一次墨俠不願意出手相助,理由雖然是燕國背盟不義,看似冠冕堂皇。但在他看來,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平時沒能拉攏到足夠的人手。
這種事情他不希望再發生第二次,因此必須想辦法解決。
在燕丹看來,義也分小義和大義。
於墨家整體來說,或許是大義更加重要。但對於個人來說,小義才是關鍵。
舉個例子,士為知己者死,這就是典型的小義視角。因為一個人給了自己恩惠,所以自己可以為他赴死。
至於這個人還乾過其他好事壞事沒有,這些都不重要。
而大義則不同,大義滅親便是其中最極端的一種情況。
第(2/3)頁
第(3/3)頁
那就是說,不管這個人對我好不好,他隻要違背了大義,那我就要滅了他。
燕丹不能保證自己今後的所作所為都符合墨家弟子心中的大義,不,應該說,身為一名太子,燕國未來的君王,他今後行事根本就不該看什麼義與不義,大家關注的點壓根就不一樣!
所以,他將目光投向了小義。
隻要我對你好,你就要報答我,這才是像他這樣的權貴結交江湖人的方式。
以前他沒這麼做,一來是手上權力、錢財不夠,二來也是對墨家還不夠了解。
但是經過這件事,他覺悟了。
他不僅要用錢財施恩,更是開始主動挑選有潛力的人加入墨家。
這些人有他在背後支持,發展一定會比彆人快得多。
等他們的地位漸漸提高,燕丹在墨家內部的話語權自然也會隨之水漲船高。
正如原時間線中,未來的墨家,總共七位統領中竟然有四位都是燕丹出麵招攬來的,這樣的權勢,墨家幾乎變成了他的一言堂。
如此墨家弟子才有可能屢屢主動出現在戰場上對抗秦國。
畢竟,墨家作為一個學派,本來應該是沒有國家立場的。結果卻處處與秦國作對,這怎麼想都不太合理。
而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這次在易水之畔表現出不俗機關術造詣的——呂方。
至於為什麼不選田勝大師本人,那是因為對方已經是機關一脈的統領之一了,他能給的東西非常有限,最多隻能交好,幾乎不可能拉攏收服。
但是呂方不一樣。
他目前隻是一個普通弟子,研究機關術又相當費錢,再加上有協助保衛燕國這個理由,燕丹收買起他來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
至於還有一些墨家弟子則因為表現出來的天賦不足,燕丹隻是簡單犒賞了一番,沒有花什麼大心思。
但是,正當燕丹準備親自登門拜訪呂方的時候,有下人前來傳信:
“不好了太子殿下,呂方不見了!”
/63/63440/18770290.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