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聞明主圖危以製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
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擬也!
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製朝權,威福由己……
賊臣董卓……”
袁紹手中拿著一大張紙,在這裡出聲朗讀著,越讀,神情越是激動,越讀,心中就越發激蕩。
“善!”
“大善!”
通篇讀完,袁紹拿著這張墨跡還未完全乾掉的紙張,不由的大聲稱讚了起來,神采飛揚。
“想不到孔璋居然有如此才情!
我讀之,隻覺通身汗淌,心中激蕩的厲害,隻想立刻起兵討董!救幼主於水火之中!今番……”
袁紹對著邊上一個年紀與他差不多大的人,不斷的稱讚,敬服開懷之情,溢於言表。
這人不是旁誰,乃是已故大將軍何進的主簿陳琳陳孔璋。
何進被殺,洛陽大亂之後,他從洛陽逃走,前往了冀州,後來投奔袁紹。
許攸向袁紹所舉薦的人,就是陳琳。
“立刻找人謄錄!多多的謄錄一些,將之發往各郡縣!
讓所有的大漢臣民都看一看,這董卓到底是一個什麼德行!
讓大漢所有的忠義之士,都奮起反擊,隨我一起討董!扶大廈於將傾!”
袁紹雄姿英發,大聲傳令。
陳琳、許攸等人,大聲應諾,然後開始安排人準備這些。
隨後,袁紹再一次的召集手下文臣猛將,進行商議,安排出兵等諸多事宜……
陳琳等一大批的人,加班加點的對他所寫的這篇檄文,進行抄錄。
這個過程並不快。
一方麵是因為陳琳文采飛揚,一時間沒有收住手,寫的有些多了。
另外一方麵則是,袁紹對這篇檄文非常的重視,要求不能有塗改的痕跡。
這樣一篇的檄文,哪怕是認真抄錄,出現錯字、漏字的現象,也極為正常。
在這樣的情況下,效率當然不高。
麵對這樣的情況,這些謄抄的人,隻能是更加小心認真,儘可能的保證不出錯。
至於采用其餘的一些辦法,來解決這種需要不斷重複謄抄的問題,在場的人,沒有一個考慮過。
他們中或許有人出現過,要是能夠想出一種辦法,將這些檄文一下子就給抄錄完畢該有多好的想法。
但這樣的想法,也隻是在腦海之中匆匆一閃,就被丟到了一邊,不再理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