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仙府世界出現獸潮,大部分前去尋找機緣的修士都選擇了暫時離開。
有許多修士也得以從奇士府所掌握的那個出入口退了出來。
有著這些外來者的降臨,讓原本幽靜的奇士府都變得熱鬨了起來。
奇士府外的不少地方,都成了那些修士的聚集之地,等待獸潮結束之後,再次進入仙府世界。
李執從段德那裡離開之後,沒有閉關修煉,而是四處轉悠了起來。
在仙府世界連續不斷的戰鬥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哪怕是機器都有疲憊的時候。
雖然李執的身體沒有多少疲憊之態,可是心靈卻感覺非常的疲勞。
似乎這種連續戰鬥的生活方式並不適合他。
而且他在這兩個月內所積累的戰鬥經驗,已經足夠豐富了。
通過戰鬥能夠挖掘出的潛能,也基本上達到了一個極限。
彆看李執為了修行,不惜花費兩個月的時間進行不眠不休的戰鬥,甚至一度表現的像個戰鬥狂人,可他骨子裡並不怎麼喜歡戰鬥,也不擅長戰鬥。
他並不是那種為戰而生,越戰越強的人。
但是不可否認,他所鑄造的大道根基,為他提供了一種超乎尋常的戰鬥天賦。
李執僅僅持續戰鬥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升華了他的各項戰鬥技巧,同時將他的實力穩定在了八禁領域。
可是內心的疲憊,卻讓他在短時間內對戰鬥提不起任何興趣了。
而後李執就一邊閒逛,一邊思考關於如何避免戰鬥的問題。
同時他也在思考能不能將戰鬥方式進行一下簡化。
那種費時費力的戰鬥,和他想象中的戰鬥畫風不太一樣。
在李執的心中,和對手廝殺,最好不要超過三招。
如果三招都解決不了問題,那三百招,三千招恐怕還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本質。
那種需要交手數千招,或者需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分出勝負的戰鬥,在李執看來,最後勝利的一方根本就不能算作戰勝了對方,而是耗死了對手。
這種戰鬥的意義何在?
戰鬥隻是為了殺人嗎?
如果是為了大道之爭,那麼任何超過三招都不分勝負的戰鬥,就說明自身的道行碾壓不了對方,自身的實力還存在明顯的短板。
《兵書》有言:“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李執覺得《兵書》上的道理,放在修行方麵也是適用的,尤其是在戰鬥方麵,非常有道理。
“十則圍之”,乃是最上乘的戰鬥之道,確保自身實力是對方的十倍。
就好比九秘之一的“皆”字秘,修成之後能夠讓修士瞬間爆發出十倍的戰鬥力,在李執看來,就是最上乘的戰鬥之道,能夠發揮出自身基礎實力的十倍戰力,在麵對任何同境界對手時都能消滅對方。
“五則攻之”,在戰鬥方麵,就次人一等了。
隻能將自身的實力放大成五倍的戰力,在麵對同境界的對手時,那就需要專心致誌的戰鬥了,否則輸贏難定。
畢竟具備五禁實力的天驕數量眾多,幾乎所有能夠修成絕頂大能的修士,在年輕時都是天驕,多少都具備四五禁的實力。
至於“倍則分之”,就更不用說了。隻具備放大自身基礎實力兩倍的戰力,最好不要和對手硬碰硬,而是要想辦法削弱對手,尋找對手的薄弱點進行攻擊,才有可能擊敗對方。
如果隻是這種實力,那就更多的需要技巧來彌補自身硬實力的不足了。
如果自身實力和戰力都弱於對方,這種戰鬥,能避則避。
按照這種理解,李執對於戰鬥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追求邁入神禁領域,確保維持八禁領域,避免掉下五禁領域。
所以,如果在麵對一個對手時,在基礎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能夠發揮出五倍以上的戰力的能力,最好不要想著能夠將對方徹底殺死。
至於越級而戰,則是能免則免,越級而戰,本質上是恃強淩弱,如果同境界的話,根本就不需要戰鬥,如果長期的越級而戰,很有可能塑造出一種虛假的強大道心。
當有一天需要麵對同樣天賦等級的強者時,或許越級而戰積累來的戰鬥習慣和戰鬥技巧,會突然顯得蒼白無力。
在修道的路上,境界越高,越不存在越階而戰的可能性。
因為天賦不夠的人,是走不到大道之路的後程的。
越級而戰,看似是以弱勝強,令人血脈噴張,為之震撼。
其實在李執看來,不過是天賦高的人,欺負天賦低的人罷了,對於自身的修行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幫助。
起碼在李執看來,幫助極其有限。
因為在大道之路沒有走到終點前,前方永遠存在比你境界高的修士,難道次次都要越級而戰?
這是不現實的。
麵對境界高的敵人,李執覺得,真正靠譜的做法不是想著如何以弱勝強,而是要考慮,如何能夠迅速的縮小和對手之間的境界差距。
在時間尺度上追上對方。
因為每一個人的根基和天賦都是不同的,所以上限也是不同的。
如果在每個境界上,都能穩定的發揮出十倍的戰鬥力。
李執相信,那個人天然就是無敵的,永遠也不會存在被境界低的修士逆伐的可能。
如果,能夠爆發出十倍戰力還是無法擊敗對手,那隻能說明,自身的大道根基出現了問題,就需要進行重點的查缺補漏了。
所以說,戰鬥從來不是目的,而是獲得十倍戰力的一種手段。
同時,戰鬥也是一種發現自身基礎實力上短板的手段。
但是戰鬥卻不是唯一的手段。
肉身,元神,道行,意誌,等修士所具備的各種屬性,如果都能穩定的出現十倍的爆發力,那麼這名修士用不著通過戰鬥來證明他的強大,他想不強大都難。
由此觀之,能夠開創出“皆”字秘的帝尊是多麼的可怕。
或許當年帝尊已經達到了一種堪稱完美的修道狀態,才有實力和魄力開創出浩瀚的天庭。
無論是道行、法力、肉身、元神,帝尊恐怕都達到了一種不可思議的層次,恐怕就連不死天皇引以為傲的仙域血脈,恐怕在帝尊麵前都不值一提。
帝尊的萬物源鼎,乃是天庭崩塌時就破碎的,那時它就已經是真正的仙器了,足以看出當年帝尊開創天庭時的道行有多高。
所以說,一個修士是否強大,和他喜不喜歡戰鬥,並沒有必然的聯係。
而且想要獲得強大的實力,也不一定需要成為戰鬥狂人。
段德就從來不是什麼戰鬥狂人,可是他的實力卻是毋庸置疑的,天下間能夠比得上他的修士,寥寥無幾。
想到此處,李執感覺自己的修道之路忽然開闊了起來。
戰鬥,不停的戰鬥,戰到舉世皆敵的戰鬥,那是葉凡這個天命主角所要走的成道之路,卻不是他李執要走的成道之路。
模仿,有時候會把自己的棱角都給磨沒了,從而變得圓滑。
就像圓滑的石球從來不能被當成高樓的基石一般,反而是有棱有角的石頭才是真正的基石。
大道無形、無相、無我、無物,修道之路絕對不能模仿他人,強迫自己乾不擅長也不喜歡的事情。
明悟了這些道理之後,李執忽然感覺整個人都輕鬆了不少。
心靈中積累的疲憊之感,也在瞬間消失不見了。
何必效仿他人,成為一個令人畏懼的戰鬥狂人呢。
難道按照自己的理解,就真的無法開掘出人體之內的潛能嗎?
修道之後,思維果然不能被局限住,否則會讓自己走入歧途,甚至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
心靈的疲憊感消失之後,李執臉上的笑容都多出了幾分慵懶的氣息,眼中的光澤也忽然變得柔和起來,甚至整個人的線條似乎都變得圓潤了許多,隱隱有種即將發福的既視感。
好似直接從一個武林高手,退化成了一個不通武藝的凡人一般,哪裡看起來都是鬆鬆垮垮的樣子。
難怪段德永遠都是以胖道士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麵前。
以前李執還覺得奇怪,為何段德明明實力高深莫測天下能夠與之比肩者寥寥無幾,卻如此不注重形象。
原來是各自選擇的大道之路不同罷了。
段德輪回幾世,卻從未有過平定生命禁區的念頭,甚至開創的地府,都被後人當成了生命禁區在使用。
可是那些入住地府的至尊們,在真正麵對段德時卻表現的異常恐懼。
這種對禁區至尊的威懾力,一點都不比人族的大帝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