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乃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思兔閱讀sto.ist),接著再看更方便。
待楊暮客與小樓下車以後,隻見山巒錦繡,雲煙嫋嫋。
一座高大的門樓矗立在青玉石階的山道上,山道兩旁站著青靈門的道童。道童見自家師叔祖帶著上清門宗二人行來,遂雙手搭在一起掐子午訣躬身作揖。
小樓見到道旁鬼童做天揖,立身於門樓前。
楊暮客站在小樓右邊,眼角餘光盯著她的一舉一動。跟著停住了腳步。看著那些個身軀彎成九十度直角的小道童,心裡覺得這些孩子是真不容易。這上山下山得多費勁,站了這麼久還得彎腰作揖。
小樓左手扣在右手的指節上,掌心向著胸口,慢慢伸直手臂,輕輕彎腰。躬身三十度左右,然後緩緩起身,秀口一張,“上清門歸元真人義女,朱雀行宮祭酒叩門訪道……”言語中帶著封印後的些許法力。整個門樓的氣氛瞬間變了,一種莫名的威壓從天而降。楊暮客先是詫異地看了下天空,然後趕緊老老實實地盯著門樓後的山門。
雖然隻是些許法力卻勾連了天地,此乃言出法隨。隻見青空忽然變暗,四象星座閃耀輝映,朱雀星座降下一縷星光,同時天外一道彗星星光疾馳而過。迦樓羅身後一座巍峨大殿顯露,上清道祖法相在星光中露半身,左手托著右手手掌,右手並二指成劍,對著青靈門山門遙遙一指,瞬間兩種道音自天外而來。
楊暮客一直跟著小樓的動作,道音入耳以後他隻覺得腦仁好似快漲破的皮球一般。明明每個字都能聽明白,卻不懂這些道音在說什麼。
那山道兩旁的小道童們在道音中化作了一根根石柱。這些道童乃是青靈門巡山神官所化。楊暮客看到這般景象後眼直了片刻。見小樓收回了作揖的雙手也趕緊收回手雙手插在袖口裡,等著師兄的下一步動作。他此時警醒著自己,這是訪道,這是齋醮科儀,一定不能丟上清門的臉。
那山間的道音餘音未去,卻遙遙聽聞有木魚聲傳來,緊跟著一聲鑼響,滴滴答答的喇叭聲伴著木魚的節奏奏起歡快的聲樂。忽然間山巔一朵雲彩上出現了一個道人,鶴發童顏,擊缶而歌。
“大道遠兮吾來伴,青靈人兮看看看”
“走獸禮兮目光盼,飛禽合兮轉轉轉”
“道不同,亦相謀”
“看天光,遙遙世間”
這段唱完,隻見那道人身旁走獸伏於雲端,對天遙拜,飛禽聚成陣列旋轉飛舞。
“有客來兮”
山頂的宮殿裡傳來眾人的陪喝,“喜迎!”
“辯不同兮”
再次傳來青靈門眾人陪和,“理愈明!”
合道之光閃耀雲端,那喇叭不再吹響,木魚聲越來越慢。
道人擊錘重重落在缶上,“從心者眾,從道者寡”
“今,我寡人而聚,論天與道。道祖從頭看,我等伴為仙。”
小樓法力雖然封印,但是法相搖身而起,氣勢依然恢弘。她雖未合道,卻也是世間少有的陽神真人,氣勢並不輸於青靈門的合道真人。
“長恩真人大彩。”說完這句迦樓羅腳踏七星,手中掐訣朝天一指。
隻見那並指成劍的上清門道祖收回了劍指,也有仙樂喝歌而來。
“尚清兮,上清之道”
“叩陣問,有德邪?”
“可得兮,得德之道”
“訪道此地,有興”
那雲上合道真人大袖一揮,手中的擊錘與身前的青銅缶都消失不見。時揖而言,“長恩恭迎上清門二位。”
小樓收回了法相,也時揖而言,“長恩真人有禮。”
此時天空重現清明,青靈門的護山法陣與上清門道祖都消失不見。
當歸子走過來大袖一擺,“二位有請入山門。”
小樓頷首,楊暮客跟上。
此時楊暮客隻能呆板地跟在小樓身後,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小動作,可以說目不斜視,隻能用餘光學著小樓的模樣。而他卻不知前麵的小樓眉頭微緊。
青靈門的迎客道歌小樓是聽過的。她還是朱雀行宮的禮官時,曾經跟著當時的祭酒來過此地訪道。那時青靈門的道歌唱的是“大道難,共相謀。路崎嶇,同載(載歌)而行。”而且最後長恩道人說的也是恭請二位,並未說恭請同道。
如此說明上清門的道爭已經與很多門派公開化了。顯然青靈門是不認可上清門的理念的。而此時小樓卻不能傳音與身後的楊暮客,在眾多青靈真人迎接之時,眾目睽睽毫無秘密可言。如果傳音與他徒惹笑話罷了。
三人穿過了門樓,而不遠處的季通隻是看到了模模糊糊小樓與楊暮客作揖施禮,然後走入一片雲霧之中消失不見。
雲霧裡最外麵的兩個石柱光芒一閃,走下來兩個童子。對著季通說道,“這位壯士還請隨我來,上清門的二位道長已經進入山門訪道,不知何時出來。你可與我到凡人精舍歇息歇息,吃些酒食,睡上一覺。就可與二位道長重聚了。”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