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微微姐,這部劇我比您還要看重的多,肯定不會偷工減料。”
既然敢說出來,孟白自然也不會是信口胡說:“這部劇的場景簡單,需要的演員也不多,再加上劇本是現成的,所以籌備起來會很快,估計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差不多。還剩下兩個月的拍攝時間,年底之前拍完應該不成問題。”
甘微想了想,確實,按照劇本,“靈擺”第一季的故事大部分都發生在一家便利店內,主要劇情也基本就發生在“主角三人組”外加一到兩個“單元角色”之間,對劇組的規模要求就很小。
眾所周知,一個項目參與的人數越多,調配起來的難度會成指數級增長,這個道理反過來也是一樣。
劇組的規模小、人員少,出的錯誤就少,運轉起來的效率自然也高。
當然,最關鍵的優勢還是因為有孟白現成的劇本。
要知道,絕大部分籌備期超長的影視項目裡,十個有八個是在等編劇把劇本寫出來。
甘微心中暗道,這麼想想,似乎年底前拍完也不是什麼很難以置信的事情。
剛想到這,又聽孟白補充道:“當然,這隻是目前理想的規劃。實際拍攝的時候,肯定還是要按照具體的進度來決定。”
這句話倒是讓甘微鬆了口氣,還好,這小子知道妥協就好。
“好吧,你心裡有數就好。”甘微應了一句,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關於這部劇的導演,你現在有人選了嗎?”
孟白想到了甘微會問這個問題,他表示自己心裡其實已經有了幾個屬意的人選,隻不過之前因為項目沒有確定,所以也沒有聯係過。
現在既然項目確定了,那孟白就可以挨著個的問過去,看誰有興趣,自己再從中選出一個性價比最高、和自己最合拍的一位。
孟白把情況簡單和甘微說了下,而後表示如果樂時網這邊有認為合適的人選,也可以介紹給他。
甘微表示自己這邊暫時倒也沒什麼合適的,不過會留意著的。另外她希望孟白決定導演人選之前,能先和樂時網這邊說一下,潛台詞是也想仔細看看對方的水平怎麼樣。
孟白自然無有不可,沒什麼猶豫的就答應了下來。
……
製片人、導演、編劇,這是一個影視項目的“三駕馬車”。
編劇寫出劇本,導演把劇本的文字變成畫麵,製片人負責籌備劇組。一部劇要想有好成績,需要三者通力配合才行。
《靈魂擺渡》這個項目裡,孟白本身是主創編劇;又因為弧光影視這個“皮包公司”的存在,等同於他還兼任了製片人的角色。
這其實倒也問題不大,他在京北影視圈混的這兩年,也並不是一直都有“兼職編劇”“分集編劇”這種工作乾。大部分情況下,他往往隻能接到一些小公司的廣告片、宣傳片之類的活。
在這些少則一兩人,多也不過六七人的組裡,為了節省成本,往往需要每一個人都身兼多職。
有時候運氣差,碰上那種非專業公司加實習新人的“炸裂組合”,甚至隻能由他這個文案來做負責人,居中調度。
所以雖然經驗不多,但孟白倒也不是對製片人的工作完全陌生。
不過這樣一來,對導演的要求就比較高了。按照孟白的想法,最好是能找一個有經驗的成熟導演來負責拍攝。
不過這種導演一般都咖位很大,不太會來接一部網劇。而且這種導演的片酬也會很高,他們那“可憐的”預算恐怕接受不起。
要知道,孟白給自己開的編劇費和製片薪資加起來也才十二萬。
整個項目,孟白能接受的最高片酬,就是黎沁那“五萬一集”的價格。按照演員普遍采用的“鏡頭時長折算集數”計算方式,沁妹子的總片酬大概是四十多萬。
這個價格,找一些新人導演是綽綽有餘的,但想找經驗豐富的導演可遠遠不夠。
所以,孟白的想法是尋找一些“平替”。
比如廣告導演,微電影導演,又或者是沒有獨立執導過的“大導副手”。
相比之下,最後一種是孟白最想要的——有實力、有經驗、有人脈,而且還有可能會為了獨立執導的機選擇小項目。
恰好,孟白還真有這方麵的人脈。